散盡群陰,自然魂清魄靜,陰陽顛倒;天地反覆,造化生成,三丹而結,出天地之殼,蛻形顯身外真身。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天人者,人性通於天也,合發則心盡於物也。人通徹人間世夢,明知榮枯寵辱成敗禍福哀樂生死,古今之常事也。人通天理,真榮而不枯,真寵而不辱,真成而不敗,真福而不禍,真樂而不哀,真生而不死,明道之常也。道常而通萬變,定其性之基本也。至性通極無物,萬變自然萬通,如上善方圓曲直,萬派清通於江河淮濟,入巨洋而混成歸一,謂之深通。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古之悟道之人,內性善巧,方便哀人,外如惡拙,可以伏藏,內光隱而不顯也。河上公云:如美玉處石,似明珠在蚌蛤。禽之異,巧鸚能語,鐵龍拘囚;拙鳩訥聲,萬枝縱橫。所以世人偽巧則生萬禍,真拙則生於清福。故天不言而自然變通,天無情而自然不老。人要明於天道,忘言則窮造化之妙,忘情則明亘古之容。人之所欲,多巧則多愆。多情則多患,忘世斷情則乃樂道保命之要。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九竅,九通之陽徑。未通者,九陰之邪扃也。人心方寸空虛,內有靈明,上人心有九竅,中人七竅,下人五竅,心無竅謂之愚人。邪陰生性濁陽耀降神清在乎三要。天光有日月星,地寶有金玉珍,道通有鉛汞真,可以動靜,天動則三光照,地靜則三寶通,妙明則三靈結。動者,動於形也;靜者,靜於性也。古之賢隱,混世而不動心,居山而不著靜形,明有有動中靜,通無無靜中喧。動靜俱忘,則得道之常妙也。
  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姦生於國,
  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火生人之心日常觸處,不萬變之惡於木者,乃人性也。念發無明,火則焚其木之性也,禍發爻剋,違吉而凶,喪福而禍也。剋者,殺於真也。姦生於國者,《太上經》云: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也;以智治國,國之賊也。佞詐人生於國,難以萬民無事也,時動則必潰散也。愚者非理亂於世,必遭刑法也。不以智治國,以無事治天下,太平民安也。知之修鍊,非燒五金八石之修鍊,修性命則達理通玄,三教謂之悟道。常救物哀世,知天恩而謂之積德。自黃帝之悟道,有此《陰符經》,周時金輪王悟釋,有此《金剛經》自成佛之後,號釋迦牟尼佛。《金剛經》三十二,分言其道,要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四相,心上無萬愆也。如天無雲,性如朗月,自現圓明正性也。性者,如樹之根也。身者,如人之形也。萬法者,如樹枝葉也。《陰符經》造化之趣,如開花結子也。世人學道,謂不能盡通其理,各分別執根梢枝葉,開花結子,各執自是他非。有四相,心未除,謂之傍門也。
  富國安民演法章中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
  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生天殺者,春溫和炁,天生於萬物;至秋深金風動,萬物枯槁,天殺也。生殺道理,天无情而自然也。天地萬物之盜天地四時而變通造化,生成萬物。萬物之中所藏天地陰陽之秀炁,萬物所盜秀炁也。萬物,人之盜,人所盜萬物之精,奪天地之秀炁也。泯欲念,清靜保,守命也。人,萬物之盜,人所欲萬物之華景,眼觀五色,耳聽五音,舌餐五味,醉飽腥羶,縱邪生婬喪命,樂極則哀。人若棄世而悟,無情則外物不能所盜也。三盜既宜,所盜無窮至寶造化成形,世之萬斛珠珍,難以酬價買也。三才既安,歸依三聖,教明三乘,玄悟三皇,上運三光,倒推三車,耕透三田,周天三火,爐結三丹神現三陽,升上三天,真而不朽,生而不滅,盡於物道也,真與道同體則安也。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食其時,饑時遇美膳而不愛,逢糲食而不嫌也。不殺生食羶腥,亦不修齋餐瑩素,但饑時不論麤細,困時睡,閑時唱,快時吟,要坐則坐,要卧則卧,要住則住,要行則行,放四大,無拘自在,則百骸理也。十二時中對萬景,只要真心常湛然。動者,不可動於心也。內現寶光,應物動於形。機者,聖人賢人君子謂之智,將軍謂之計,常人謂之機,小人謂之脫。空聖人為智大理深,世人不能盡明其理,懷妙智,口應常機,信者聽,善者從,萬通闡化,頓悟則安靜道生也。人知其神而神,世人只知地衹陰神而神也,以木雕泥捏神為神,愚者不知,凡造一分愆過則天降一分禍患,殺害豬羊,廣燒錢馬,祈禱,有病則求安,有禍則求福,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不知天上陽道至神各分方位,暗察人間善惡,世人造善三年,不經千日而降吉祥;人若造惡千日,不經三年而降禍患。世人不知萬物之中最靈最通者自己,元神有通天徹地輝耀,古之賢聖,盡是悟道修真,從凡入聖。西天一佛至二十八代,佛未修行時,都是眾生,為六根清浄,五眼圓明,泯四相,名為佛。佛者,人之性也。性者神,性是神,神是性,只是異名,釋門性除四相謂之佛,道門神忘四相謂之仙。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