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昇玄說消灾護命妙經註
  脩江混然子註
  經名:太上昇玄說消灾護命妙經註。元道士混然子王玠(字道淵)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太上昇玄說消灾護命妙經註
  太者,無也。上者,極也。昇,高也。玄,妙也。說,開化也。消,滅也。灾,害也。護,保也。命,身也。妙,玄之又玄也。經,心也,徑也,人人共行之徑路也。天尊言:無極大道,化生天地。萬物之多,無物不有其妙,唯人得其秀而最靈。然雖靈也,人生風土不同,稟受則有殊異,是有賢愚不等。故天尊以慈憫力,開方便門,普化世人,明本來之真性,全見有之身命。以心鍊念,以情歸性,然默運天機,流精化氣,會於乾宮,充周四體,乃謂之昇玄。運符火以鍊神,嚥金液以鍊形,形強神清,諸邪不入,百病不生,長生久視,超塵出劫,乃謂之消灾護命。若有能受持此道,運行一身,與聖仙並駕,與天地同軀,是為妙經也。《道德經》謂: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故無棄人。所以眾生雖是有食愛之心,其中皆有善智之性。天尊說此經,開化妙理,以喻後之來者。流通讀誦,究竟大道之由,悟之者,愚可以智,濁可以清,超凡入聖,自然消灾、滅罪、保命,乃得延年,豈不是妙經也哉。頌曰:無極玄元始,巍巍靈寶尊,昇玄弘教化,顯道說經文。
  爾時元始天尊在七寶林中五明宮內,
  爾時者,昔混沌之時也。元始者,祖氣也。天尊者,一靈至貴,天上地下,唯此獨尊也。七寶林者,心也,神也。五明官者,黃庭也。以世法釋,當龍漢之初,八角垂芒,一點祖劫之氣,化正氣萬道,浮滿空中,結成聖體,一神含妙萬有,乃強名曰元始天尊也。當說之時,在始青天七寶林中五明宮內也。以道用言,人人之生,皆有元始天尊。此言一點真陽之氣,居於生門密戶,中間空懸一竅,乃曰天心,性亦寓焉,為萬神朝會之祖,是謂元始天尊者也。凡遇一陽初動,當轉經之時,則神下墜玄關,鼓巽風吹發離宮三昧之火,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混融成丹。所以鍊性,如金之堅,全藉火力以鍛鍊。火以七言,土以五言,是以在七寶林中五明宮內者也。此即《度人經》所謂: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登引天真之道也。頌曰:元始先天地,無為浩劫宗,一心抱眾體,真下翫真空。
  與無極聖眾俱,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
  此承上言,一神正位,萬神朝宗。以世法言,當天尊說經之時,則諸天諸地、三界十方、無極聖眾,一時同會於七寶林中五明宮內,咸聽說經之妙,是時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也。以道用言,凡作丹之時,以天罡之斡運,逆回斗柄之機,則通身萬神萬氣同會於心,薰蒸片餉,即得神清氣爽,心廣體胖,靈含空妙,萬竅光明,是照無極世界也。此即與《度人經》所言: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浮空而來,俱入寶珠之內。既入珠口,不知所在。法事粗悉,諸天復位。倏欻之間,寂無遺響是也。頌曰:一黍藏天地,諸真集聖軀,慧光生恍惚,遍界照虛無。
  觀無極眾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慾海,沉滯聲色,迷惑有無。
  觀者,洞觀也。無極者,言天下人物之多,生生不盡之意也。眾生者,下愚貪愛之人也,及其一切含靈之物,皆是眾生。此一節以下,天尊居靜極之中,以智慧目,洞觀大#1 之內,劫濁之間,有等貪夫俗子下愚之人,不畏天命,不惜生身,紛紛貪愛,形雖人身,心如禽獸也。奈何此等眾生,不識人倫,不懼國法,心為形役,逐利迷情,舍死貪求,了無厭足,造成種種之愆,作下無遮罪業。一旦自招殃咎,天灾罪己,小則自陷一身,大則禍連骨肉,是以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於六道之中,永無出期。漂浪於愛河,流浪於慾海之地,汨沒沉淪,無有休息。天尊憐憫眾生之苦,深可痛哉,故以此等由,開化世人,早悟回頭。殊不知造惡者必有惡報,如影隨形,竟不尋思,至此唯務縱念所為,況滯於聲色,耳中聽,眼中見,紛紜馳逐於外,自身精神耗散,化為異類而不復,猶自不醒,迷惑有無而終不改也。頌曰:眾生心自昧,造業受輪沉,愛滯於聲色,何如獸與禽。
  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無有無,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
  此一節承上言,眾生迷惑有無,不自醒悟,於此故言大道之始,本無形、無情、無名,因氣化生物,一分為二,遂有形、有情、有名。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執著幻形為有,昧了本來之性。道本不空,執著為空。道本無色,執著有色。道本無形,執著有形。道虛真有,執著無有,以此為有。妄心不信真道,不知其來,不知其去,是以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故造惡作非,遭於濁辱,受報無休,永失真道也。頌曰:大道本無色,真空非是空。若人明得透,顯出舊家風。
  天尊告曰:爾等眾生,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即色是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