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
  幽棲曰:寶珠者,喻道也。故懸於空玄之中,亦同玄珠之義。大如黍米者,即五穀之首米,即生人之本。言人得經,如命之資米。又欲得寶珠之內,傳授靈寶之文,則寶中更寶,玄中又玄;真中之真,道中之道,於是引十方之眾,納一珠之中。更示以神化無方,非物理所測。去地五丈者,欲令人出五濁之世,脫五行之用。五濁既出,自無眾患之□;五行不用,永離相刻之息。是故五行不相刻,萬物悉可全,自然長生久視,得道成真也。
  天人仰看,唯見勃勃從珠口中入。
  玄英曰:勃勃者,無量眾多,同於雨霧之狀,入於珠口之中,亦明真智無窮也。
  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國人廓散,地還平正,無復欹陷。
  幽棲曰:天人,即始青天中人也。國人,即浮黎大國之人也。既非天真大神、上聖高尊,故不隨入珠口之內。引例,復不與監度之盛事。所以於下仰觀,唯見勃勃而入,入而不閡。珠之小,殊不防人之多。多少自容,小大相納,故不知所在也。前云偏陷,此云欹陷者,偏傾。高者偏低,初塞半國,似如偏陷,及乎廓散,還似復平也。○少微曰:舊說以珠表清虛圓極之體,黍表馨香百穀之長。納人入珠,明妙道包容也;處在空中,不累諸有也;去地五丈,離於五欲也。地還平正,示大道平夷;元復欹陷,明正性得復也。皆背文生義,妄作異端,駭其常情,謂無此事。嘗試論之曰:夫元始開圖,法教非一,或無為端寂,示物歸根;或變化威靈,使人慴伏。而神通自在,真應無窮。珠納天人,何容不可!且謫仙小術,猶隱現壺中,豈虛皇大聖礙行藏於珠內也。
  元始即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
  玄英曰:竟,猶畢也,了也。悟道之者,已得升珠入妙,天尊說經既畢,乃於寶珠之內,傳此真經於太上道君,謂下文也。
  眾真監度,以授於我。
  玄英曰:此明道君得經之事也。眾真者,監領度人真官之職也。元始說經已畢,勑此監度眾真,令將此經傳授道君,道君受得此經,故云以授於我。
  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
  玄英曰:道君自稱,受得真經,略已悟解。其中法事既得悟解,故諸天眾聖各歸本位,復其常處。
  倏欻之間,寂無遺響。
  幽棲曰:我,即道君自稱也。既於珠中傳寶後,是以聖授真,千真共監,萬聖齊度,眾慶斯會,何可勝言1 .法事既畢,天會將復,悅爾之頃,冥寂無聞。○少微曰:聖人無心,真應隨機,遇感則興,緣離便息。
  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
  玄英曰:既得聞此妙經,大眾俱蒙濟度,保其全福,故得終其本命之年也。
  無有中傷,傾土歸仰,咸行善心。
  幽棲曰:當此之時,天人國人,若男若女,因玆聞經見法,莫不罄竭丹心,度灾難之流,無夭閼之患。三業既靜,六根不生,眾惡俱消,萬善齊起。
  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婬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言無華綺,口無惡聲。
  幽棲曰:不殺不害者,謂除身業罪;不嫉不妒者,謂除心業罪;不婬不盜者,謂除身業罪;不貪不欲者,謂除心業罪;不憎不者,謂復除心業罪也。華綺者,飾妄浮辭也。惡聲,穢罵毒語也。此都遣十二之惡行,然後乃至大順。
  齊同慈愛,異骨成親。
  玄英曰:人皆十惡不生,動合真常之理,故得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古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堯舜授禪,能令天下歸心;況天尊說經,一國歸仰,自然異骨成親也。
  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幽棲曰:齊同慈愛之如,一等萬物之若,己保國民之豐盛,樂太平之永日也。○少微曰:斷命曰殺,殘傷為害。惡他勝己曰嫉;憎同儔曰妒;男女不以禮交為婬;竊人之物曰盜;無厭曰貪,嗜好曰欲,嫌人曰憎,猜疑曰。十惡既滅,則異骨成親;萬行玄同,則聲無悖戾。自然疾疫不作,人無夭傷,年穀豐登而國太平也。○ 玄英曰:齊同慈愛,其國必安。無有中傷,人自饒足。五穀成熟, 災害不生。有此眾善之功,故云忻樂太平也。
  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幽棲曰:於是元始天尊睹國人之信善,出真範以導之,若精誠修奉,必升仙度世也。○少微曰:言一方化而羣方得,邇人順而遠人服也。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
  玄英曰:謂說混洞赤文,及以元洞玉曆,此謂《靈寶本章》也。
  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
  幽棲曰:經中所言者,即後二章所說三十二天隱名,三十二天帝之內諱。皆大梵之言,言非造次致詰,故云隱韻也。
  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之常辭。
  幽棲曰:魔王內諱,即五帝大魔之諱字也。百靈之隱名者,即無英、白元之名號。既皆隱名內諱,故非世之常辭也。
  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少微曰:《字林》云:悉,詳盡也。○幽棲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