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故祖師云: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假為爐鍊作團,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輥出赴仙壇。世之人有言:金丹於有形象處造作。及關情慾,此地獄之見,乃淫邪之所為,是乖人道、入旁生之趣矣。
  師云:凡日用者,心無離念,意不外遊,放而不逸,制而不拘,明心識法,去智離空,十二時中念念現前,若滯現前,亦非其理,若離現前,無有是處,會動靜、知去來,般般放下,無掛無礙,便是逍遙自在底人也。但說皆非,自當消息。
  或問:某老邁不能多學,乞師向上極玄極妙處說一句。師云:把你這箇求無上極玄極妙底去了,則便是也。
  或問曰:如何是玄妙?師云:誰教你作此問?其人拱手云:弟子自出意來。師云:憊麼則你自會也。其人笑而稽首。
  或問曰:識得一,萬事畢。又有云,抱元守一,一者是甚麼?師云:乃是混成之性,無分別之時也。既知有此,即墮於數,則不能一矣。一便生二,二便生三,三生萬,如何守得,不若和一也無。故祖師云:抱元守一是工夫,地久天長一也無。向這箇一也無處,卻明出自己本分來,卻不無也。故經云: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
  師云: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正正當當,每日時時刻刻體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處明白不昧,與虛空打作一團,如此纔是道人底心也。積日累功自有靈驗,所以見種種作為,不如休歇體究自己去。若一向物上用心,因循過日,卻與俗心無異也。
  師云:修行之人塵心頓歇,俗慮消忘,孤然顯出自己本元真宗,便是從來先天底主人,自承當得逍遙自在。種種法界,一時透徹。若到此地,纔要韜光晦邇,保護涵養之多則功多,若舉意顯揚,不覺暗損光明矣。
  或問曰:如何是善惡?師云..一切好心皆為善,一切不平心皆為惡。人不知之善-為大善,人不知之惡為大惡。善惡都不思處,別有向上在。或問:若到清淨無為處,是徹也未?師云:此以體言,似是而非也。到於端的,則不可言,不可思,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妙絕無言,方始相應,不即動靜,不離動靜,豈可以無為清靜而定之哉。
  師云:夫為道者,抱朴含淳,潛通默運,除情去慾,損損存存,於物無私,作事明白,曲己從人,修仁蘊德,絲毫之過必除,細微之功必積,是非俱泯,心法兩忘,向上之機自然達矣。
  師云:學道人於萬事不干處,諸塵不染處,與天地相通處,向這裹體究,徹則先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不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或問:視聽食息、手拈足行心思,此是性否?師云:道性不即此,是不離此,是動靜語默,是性之用,非性之體。體則非動非靜、非語非默。古人有言,大道要知宗祖,不離動靜語默。若認動靜語默,便是認奴作主。主能使奴,奴豈使主哉?一切抬手動足言語視聽。千狀萬態,及良久不動,皆是奴僕,非主人也。主人堂上終不得明示外,然得其用使者,則自承當作主人矣。
  師云:吾道密傳,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以不知而知,以無得而得。世之或者以眼色求道、言語求道、威儀求道、法相求道,俱不得其大全。殊不知道無蹤跡,以邇求之,非道也。復究此邊自何而來,知其所來,則又非聲色,非做造,非威儀,非法相者,存於中,蓋.不可知知識識也。只是這箇本分圓成,真真實實,合天地、合聖賢、合鬼神、合萬物。如此一大事因綠,豈容塵垢聲聞露邇而能見之哉?
  師云:向上師真所傳要妙,行事之際密合天意,豈可執一端便為道哉?以邇觀之,古人用處各各不同,妙本靈源未嘗有異。故人心之用,在目為見,在耳為聞,在口為言,在心為思,在手為拈,在足為行,使用不同,心體無別。況今師密旨所謂教外別傳,言思路絕,悟者自得,乃是真師密傳之妙也。
  或問:萬形萬狀各各不同,怎生一體同觀得?師云:天是道,地是道,萬物皆是道。彼亦是道,此亦是道,形像雖殊,並無不在,如何不同得?
  師云:無為者,天道也。有為者。人道也。無為同天,有為同人,如人檐物,兩頭俱在則平穩,脫卻一頭即偏也,若兩頭俱脫去,和檐子也無,卻到來本處。
  師云:道無不在,頭頭皆是,色色皆真,惟在自己臨時驅用,更別有甚麼事。奈人心塵綠障重,不解根源,摘葉尋枝,隨波逐浪,回機者少,迷執者多。縱有鑽研,不求真實,紐捏造作,見鬼見神,頭上安頭,顛回倒顧,不悟幻身有限,光景難留,一息不來,如之何也?
  師云:修行人行藏任分,取捨隨宜,低下為心,中正為則,審動靜之源,節視聽之用,一斬齊斷,一念真常,永劫綿綿乃無變壞。
  或問:修行之人,性命之事如何護持?師云:若在萬塵萬事境界裹面,來去纏縛,雖相應和,要自作得主不一向逐他去,事不礙心,心不礙事,如護眼睛,但有纖塵,合眼不受,如此保護,久久見功。但心有受,卻被他物引將去也,便作主不得。
  或問日:如何是真常之道?師云:真常且置一壁,你向二六時中理會自己心地,看念慮生時是箇甚麼,念慮既生時是邪是正,邪念則便泯滅著,正念則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