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品錄
  經名:玄品錄。五卷。元賬天雨編。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譜錄類。
  玄品錄序
  太史公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澹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釆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徙,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予嘗感激以為豈無其人,隱約而不可見,使太史之論不得信於後世。乃發憤求之於古人,由老子而下,若老子徒者,釆其道德文藝而類次之,蓋彷彿得其人矣。昔南華之叔天下道衛,尊孔子而不與。今倣其意,於是集,老子不與,尊之至也。楊子雲曰:孔子文足者也,老子玄足者也。因命題曰:《玄史》。皇道家之權輿博大,真人之軌轍興世立教之法則也。太史公之論定,雨願學焉。乙亥歲秋九月十四日句曲外史張天雨序。
  玄品錄卷之一
  句曲外史吳郡海昌張天雨集
  周
  道德品
  尹喜,周大夫也。善內學,常服精華。隱德修行,時人莫之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黑,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道德上下篇授之。後與老子俱之流沙,服巨勝實,莫知其終。喜亦著書九篇,號日《關尹子》。劉向稱其渾質崖戾,汪洋大肆,然有式則使人泠泠輕輕,不使人狂。莊子亦載其語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茲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先。未嘗先人,而嘗隨人。稱為古之博大真人,本號文始先生。
  尹軌,字公度,太原人。文始先生從弟也。博學五經,尤明天文圖緯。及授諸道經凡百餘篇,常服黃精餌。初文始遇老子函谷關,以周康王昭王時,於終南作草樓以居,至穆王修其草樓改為樓觀,以待有道之士。公度遂與隱士杜沖修習其處,得道為太和真人。杜沖,字玄逸,鎬京人。以周昭王丁巳年聞文始登真,乃於靈宅柄玄學道。于時幽人逸士,自遠而至者有五人焉,並沉默虛遠,方雅高素,道術相忘,共弘不伐之則也。穆王所以為修觀立祠,置沖為道士焉。年一百二十餘得道昇舉,號太極真人。辛決,一名計然,葵丘濮上人也。師事老子,博學無所不通。楚平王問曰:聞子得道於老子,可得聞乎。對曰:道德匡邪以為正,振亂以為治,醇德復生,天下安寧,要在一人。故積德成王,積怨成亡。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殃。王曰:敬聞命矣。後南遊昊越,范蠡師之。越欲伐昊,蠡諫曰:臣聞之師曰:兵,凶器。戰,逆德。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試身於所末,不可。勾踐不聽,敗於夫椒。後位以上大夫弗就,隱昊興餘不之禺山,著書一十二卷,自號文子。其辭旨皆本之老子。柳子厚嘗為刊削,頗發其意,有曰:神者,智之淵,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智公則心平。又曰:上學以神聽之,中學以心聽之,下學以耳聽之。又曰: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欲,貧則觀其所受。又曰:人性欲平,嗜欲害之。亦文子之一衡也。天寶中號文子通玄真人,書曰《通玄真經》。
  陸通,楚狂接輿也。好養生,採食祟盧木實及蕪菁子。遊諸名山歷數百年,人猶見之。孔子將之楚,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庚桑楚,陳人。為老子之役,偏得老子之道。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絮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居三年,畏壘大壤。後遊昊,隱毗陵盂峰,沽洞靈觀其處也。著書九篇,號庚桑子,一名亢倉子,其書亡,至唐開元王褒獻其書,因封洞靈真人,書日《洞靈真經》。
  南榮趣見老子,老子曰:何與人偕來之眾也。趣懼然顧其後,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謂乎。趣倪而暫仰而嘆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問。老子曰:何謂也。曰:不知乎,人謂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軀不仁則害人,仁則反愁。我身不義則傷彼,義則反愁。我已我安,逃此而可。老子曰: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能偷然乎,能恫然乎,能兒子乎。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福亦不至,禍亦不來。福禍無有,惡有人災。初趣師庚桑子,子曰: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見老子。故趣見老子曰:願因楚而問之。
  尹文,學老子之道,作華山之冠以自表,其為道不累於俗,不飾於物。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見侮不辱救民之鬥,禁攻寢兵救世之戰。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不忘天下者也。書二篇,曰《尹文子》。
  士成綺,周隱君子也。百舍重跚而見老子曰:吾聞夫子聖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敢問修身。老子曰:夫道,於大不終,於小不遺。廣乎其無不容也。淵乎其不可測也。夫至人極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未嘗困也。士成綺有得焉。
  崔瞿,周之賢大夫也。問於老子曰:不治天下,安臧人心。老子曰:汝慎無櫻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頫仰之。問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