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牒三百道,兩淛轉運司經理。後因方臘之變,廢于兵火。高宗南波,紹興二十五年,發帑出金重建昊天殿。于束應彼殿左闢通明一綰,本宮在持兼領焚修于此。孝宗乾道二年三月,德壽太上皇洎顯仁皇太后臨幸慶成,遇庚申甲子聖節,帝后本命,係朝廷請降設醮,本宮書記撰青詞奏呈修奉,官差軍士守衛,後奏罷軍士,以山麓之民充佃火防虞。理宗淳祐.七年,靈濟通真先生孫處道奏請賜錢,益市但產以裨贍用,由是山門規制愈崇廣矣。政和間,援唐天往觀例,經尚書禮部給洞霄宮印記。事奈慶元二年,知官陳以明以歲久漫滅,重給。宋國初聖節,道場應奉,本縣文武官僚入山建散,諸山嘈咸至立班。自南渡後,惟道士就本宮建散,而縣官止於普救寺行事。凡宰執大丐丐閑去位者,以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擊銜。咸淳甲戌冬,防虞佛慎,延燎一空。至元丙子,後重建,未完,復燬于甲申之夏。今自甲申後再新官宇,規模視昔愈壯,專一為國焚修,告天祝壽。每遇天壽聖節,道場依例就宮建散,蒙管領江南諸路道教所,總攝江淮荊襄等路道教所,以名山事實聞奏。至元十八年,欽奉聖旨,護持山門。至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欽奉聖旨護持及本山諸宮觀。元貞元年,元貞二年,大德三年、節次奉宣命,授本宮住持提點及提舉知宮,兼管本山諸宮觀事。大德八年六月,又歡萬贊要儲官觀,蒙中書禮部鑄給杭州路洞霄官提點所印信。宇內名山,自五嶽之外,所謂天有八柱而已,其五在方外,既不可考,今見於中國者三,而洞霄之盛為歷代所崇奉,幾與五嶽俱尊,又非舒州、壽陽所可企及,豈偶然者,故列叔于篇首。
  通真門
  玆門不在餘抗縣四門數內,宋紹興年間建一謂由此入洞霄也。至元年間重建,先是,宋尊祐間,住山貝大欽買石梵路,夾樹林木他十八里,至九鎖山門。
  九鎖山門.
  在九鎖山外,未至宮三里,扁九鎖山,三大篆字甚奇古,程俱書。
  外門
  衝九鎖山大路,道龍鳳二洞,直上為棲真洞路,自路口折入會仙橋,過翠絞亭。左右壓石夾道j 勢若雙闕j 門真其會。扁洞天福地,宋理宗淳祐七年賜書。
  雙牌門:
  自外門入度玄,同橋,兩門對峙,左篆天柱泉,有池有焉,右篆大滌洞,洞所從入也。
  三門
  宋紹興三十二年,內帑賜錢造。至元.戊寅,山隱齋建,癸巳年本紊重建,仍造天香亭于後,故所無也。
  虛湟壇
  在正殿前。舊誌云:唐景福二年,錢武肅王按當時儀式疊梵開壇,請聞丘先生三元奏錄于此。大德庚子增修廣之。
  三清殿
  即郭真君結茅之地。殿前三松,其所手植,今不存矣。錢王遷坐庚向甲,蓋指此也。宋政和間方臘之變,惟徽宗本命殿獨存,住持道士金致一奏,旨改為三清殿,聖像乃汴京孟成忠所塑,號為絕技。至元庚寅復建,壯麗殆過於昔,有桂柏相間列峙前向。
  昊天閣
  在東麻後,宋紹興二十五年內帑賜錢造殿。大德辛丑重建為閣。四山環抱,最為登覽勝處。
  遊璣殿
  在庫院東,建.炎間建,至元辛巳迴紫齋建。
  佑聖殿
  舊在正殿左,建炎間建,至元辛巳怡雲齋建于三門東偏。
  祠山張帝祠
  舊在官門外西阜。開禧間,內庭賜神像及左右侍從。景定間移建三門右,至元庚辰壺隱齋建,辛卯本齋重建。
  龍王仙官祠
  在西應後,宋建炎間建,賜額嘉應廟。至元壬午清虛齋建。今洞天福地二仙官併祠于此,從古制也。祠下撫掌泉與大滌泉源通,俱號龍井。初以宋紹興九年內旨詣洞投鐵簡,得雨封善應侯。劫:朕惟山林川谷出雲氣為風雨者,必加禮秩以謹奉詞。蚓玆洞天,神靈一所宅,屈伸變化,呼吸風雲,若時愆腸,旋施膏澤,有司言狀,寵錫侯封,用孚惠於黑,黎以欽承於渙脖,可特封善應侯。慶元三年加封善應靈濟侯,嘉泰元年加封善應靈濟昭既.侯,端平三年加封善應靈濟昭既廣福侯,又特封靈澤公。
  雲堂
  在西麻後,延接十方雲水。宋淳祐、咸祐間,高道雲會,相傳為口實。今南北高士來游來居亦不喊於昔日也。
  旦過寮
  在雲堂右,雲遊僧暫憩之地。
  諸亭
  日翠蛟,日飛玉,曰清音,曰翠微,日採芝,曰九曲見山水門,日谷口,曰石室見洞府門,日祥光,曰宜霜,日聚仙見古跡門。
  白鹿山房
  在石室頂。先是陸永仲嘗家石室東偏,因為道院。朱妙行修鍊其地凡二十年,尸解去。是後有天目阮先生居之,有泉州陳道士者緣山屈曲開逕,結茅相依,發土得奇石甚多,一帶凡百餘步,狀如步障。中更兵火,阮陳亦亡去心大德甲辰建山房于此,有記。
  廨院二所
  一在餘杭縣西南半里大溪之上,後唐長興四年建,名天柱察院,宋咸淳年間重修。門前有梓林,夏日陰翳可愛,在三門東偏。
  法堂
  在正殿後。宋開禧元年內帑賜錢造,寧宗賜書演教堂扁,至元乙酉重建。左右兩石天造地設,後有蒼崖橫峙,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