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本作數輿無輿,弼本作數譽無譽。○明皇曰:數與則無與,輪轅為與本,數貴則無貴,賤下為貴本。元為與本,當存元以定與,賤為貴本,當守賤以安貴。將戒侯王,以賤為本,故致此數與之談也。○河曰:政,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為輻為輪為轂為衡為日尊,無有名為車者,故成為車,以喻侯王不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雱曰:知一者以賤為本,而內韜至貴,故世不得而貴亦不得而賤,苟為己而數致稱譽,豈真譽乎。一本譽作輿,非。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明皇曰:琭琭,玉貌,落落,石貌。以賤為大。○河曰: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見貴,石多故見賤,言不欲如玉為人所貴,如石為人所賤,當處其中也。○弼曰:清不能為清,盈不能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貴,盈不足多,貴在其母而母無貴形,貴乃以賤為本,高乃以下為基,故致數譽乃無譽也。玉石琭琭落落,體盡於形,故不欲也。○雱曰:玉石體堅而一定,不能曲變,非所謂一也,若夫萬變而常一則真一矣,故玉琭琭貴而已矣,不能賤也,石落落賤而已矣,不能貴也。老氏既明一義,恐不悟者,執一不變,堅如玉石,則失一之理矣。夫唯體一者,一貴一賤,其德如水,方圓枉直,應物無窮,而不離於一,故不得而貴賤,以一無貴賤故也。此篇義最奧密難言,今粗明綱領而已。蓋道生一,一則德之全,體於物則幾於道者是也。上篇序德經之大旨,次以此篇則論德之者,亦猶終以小國寡民,而更有信言不美耳。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明皇曰:此明權也,反者取其反經合義。反經合義者,是聖人之行權,行權者是道之運動,故云反者道之動。○河曰: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也。○弼曰: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有以無為用,此其反也。動皆之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雱曰:反本則靜,靜乃能動,譬如秋冬能起春夏也。
  弱者道之用。
  明皇曰:此明實也。弱者取其柔弱雌靜,柔弱雌靜者,是聖人之處實。處實者,是道之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河曰: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長久。○弼曰:柔弱同通,不可窮極。○雱曰:道之用無所不克,可謂健矣,而獨健不能自健,必以弱為之本,此相生之情,故下文原其本以明之。
  天下之物生於有,
  一本作萬物。○河曰: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也。
  有生於無。
  明皇曰:夫實之於權,由無之生有,故行權者貴反於實,用有者必資於無,然至道沖寂,離於名稱,諸法性空,不相因待,若能兩忘權實,雙泯有無,數輿無輿可謂超出矣。○河曰: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故言生於無,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強,謙虛勝盈滿也。○弼曰: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 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雱曰:無以生有,有復為無,反復相生,萬物一致。
  土士聞道章第一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明皇曰:了悟故動行。○河個:上士聞道,自動苦,竭力而行之。○弼曰:有志也。○雱曰:士,學者也,故尚志無志,則終不可以語道矣。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明皇曰: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則若存若亡。○河曰:中士必聞道,治身以長存,治國以未平,欣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或於情欲,而復亡之也。○雱曰:人聞夫子之道而悅者是也。
  下士聞道,大笑之。
  明皇曰:下士迷而不信,故笑。○河曰:下士貪狠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樸,謂之鄙陋,故大笑之。○雱曰:道大故似不肖,淺見者所不識,故笑,誠如下文所云,豈流俗能睹乎。
  不笑不足以為道。
  明皇曰:不為下士所笑,不足以為玄妙至道。○河曰:不為下士所笑,不足以名為道。○雱曰:孑然有體,以投世俗耳目者,豈道也哉。
  故建言有之。
  明皇曰:建,立也。將欲立言,明此三士於道不同。○河曰:建,設也。設言以有道當如下句。○弼曰:建由立也。
  明道若昧,
  河曰:明道之人,若闇昧無所見。○弼曰:光而不耀。○雱曰:大明若晦,察察於美惡而有其明,非明乎道也。
  夷道若顏,
  明皇曰:上士動行,於明若昧,於進若退,於夷若類,故中士疑而下士大笑之。○河曰: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別殊,若多比顫也。○弼曰:類,納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執乎以割物,其平不見,乃更反若類納也。○雱曰:《莊子》曰:以不平平其平也已。
  進道若退,
  河曰:進取道者,若退不及。○弼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雩曰: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故進道當因時任理,以直養之,不可躁於有成,故若退也。彼樞苗者,異乎此矣。
  上德若谷,
  明皇曰:虛沿而容物。○河曰:上德之人若深谷,不恥垢濁也。○弼曰:不德其德,無所懷也。○雩曰: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