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皇曰:於諸法中,失了真性,行無行相,故云善行。如此則心與道冥,故無轍邊可尋求也。○河曰: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門,故無轍迹。○弼曰:順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無轍迹也。○雱曰:體神則周行而無邊,且聖人不得已而有行,則常不使迹著於世,恐民之遷其德耳。《莊子》所謂行而無迹者是。
  善一實無瑕謫,
  明皇曰:能了言教,不為滯執,遣象求意,理證言忘,故於言教中無瑕疵謫過。○河曰:善言謂擇言而出,則無瑕疵,非過於天下。○弼曰:順物之性,不別不折,故無取讀,可得其門也。○雱曰:卮言日出,出不以心,故言滿天下,而實未嘗言,何瑕謫之有。
  善計不用籌算,
  明皇曰:能了諸法本無二#1門,一以貫之,不生他見#2、故無勞用文,自非天下計無計相#3,非善而何?○河曰:善以道計專者,則守一不移,所計不多,則不用善策而可知也。○弼曰:因是乎數,不假形也。○雱曰:一生二,二生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計,唯冥於一相,不墮諸數,則身外無物,物來即了,何假籌算乎。一本作善計無籌茉。
  善閉無關撻而不可開,
  明皇曰:兼忘言行,不入異門,心無逐乎境,無起心之累,雖無關楗,其可開乎?○雱曰:藏於不得逐而閉之以無外,則閉外無物,孰能開之。《易》所謂退藏於密者類此。夫如是則神不能窺其迹,況得其門而入哉。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明皇曰:體了真性,本以虛忘,若能虛忘,則心與道合,雖無繩索約束,其可解而散乎?○河曰:善以.道結事者,乃可結其心,不如繩索可得解也。○弼曰:因物自然,不設不施,故不用關捉繩約而不可開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雱曰:以己信結天下之信,孰能解之。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
  河日:聖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性命。
  故無棄人。
  河日:使貴賤各得其所也。○弼曰:聖人不立形名,以檢於物,不造進向,以殊棄不肖,輔萬物之自然,而不為始,故曰無棄人也。不尚賢能則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則民不為盜,不見可欲,則民心不亂,常使民心無欲無惑,則無棄人心。
  常善救物,
  河曰:聖人所以教民順四時,以救萬物之殘傷。
  故無棄物。
  明皇曰:是以聖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教之,故無棄者。○河曰:聖人不賤石而貴玉,視之如一。○雱曰:聖人體盡無窮,以神為用,故能有此五善。然後能贍足一切,使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各遂其宜也。夫五善存乎其身,而因餘以為人,而其效至於人物無棄,可謂至德也已。蓋聖人所為救人,亦不使遷其性而已,故雖有言行而泯然無迹,且常定于一,不以計數亂其心,以至於閉之結之,莫非在宥,其唯則聖人所以救人之道簡矣。蓋持之在身,而實所以救人也。一本無常善救物已下八字。
  是謂襲明。
  明皇曰:密用日襲,五善之行在於忘遣,忘遣則無進,故云密用。密用則悟了,故謂之明。○河曰:聖人善救人物,謂襲明大道也。○雱曰:襲如楊襲之襲,聖人之在天下,不敢自見其明,明見則事物畢彰,民必離本,非善救之道矣。如上五事,皆襲明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
  河曰:人之行善者,聖人即以為人師。○弼日:舉善以師不善,故謂之師矣。
  不善人善人之資。
  明皇曰:師,法也。資,取也。善人可師法,不善人可取以役使也。○河曰:資,用也。人行不善,聖人猶教導使為善,得以給用也。○弼曰:資,取也。善人以善齊不善,以善棄不善也,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雱曰:善人有不善人,然後善救之功著,故曰資。
  不貴其師,
  河曰:獨無輔也。
  不愛其資,
  明皇曰: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師資,未為極致。今明所以貴師為存學相,學相既空,自無所貴,所以愛資為存教相,於教忘教,故不愛資。貴愛兩忘,而道自化。○河曰:無所使也。○雱曰:聖人吉凶與民同息,故強立師資之名,假為善救之德,要而極之,則道通為一,孰為師資,然則非但我不愛資而已,又能使天下忘我也。所以能至於天下亡心我者,亦以五善而已。
  雖智大迷,
  河曰:雖自以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弼曰:雖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於其道,必失,故曰雖智大迷。○雱曰:智者有知,有知則能見有物之理,而不知無物之妙,故道妙至此,智者大迷。
  是謂要妙。
  明皇曰:師資兩忘,是謂玄德。凡俗不悟,以為大迷,故聖人云:雖知凡俗以為大迷,以道觀之,是謂要妙。○河曰:能通此意,是謂知微妙要道。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
  雱曰:雄動雌靜,靜則不離於真,但靜而已,則非道之全,故至人以雌為常,而常知雄也。
  為天下谿。
  河曰: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自知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