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張說兩家,經文殊舛,互有得失,害於理意者不一。今輒參對,定於至當,而以所聞,句為之解。聖人之言,既為難盡,而又知之所及,辭有不勝。覽者以意逆志,則吾之所發,亦過半矣。書成於熙寧三年七月十二日。
  竊嘗論曰:聖人雖多,其道一也。生之相後,越宇宙而同時。居之相去,異天壤而共處。故其有言如首之有尾,外此道者,皆邪說也。然而道一者言固不同,言同者道固不一。而世儒徒識其言,故以言同者為是;不知其道,故以道一者為非。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誠知是,則推五行之殊,觀四時之變,視形度志,以參萬物,則聖雖不言,吾其知之矣。故道,歲也;聖人,時也。自堯舜至於孔子,禮章樂明,寓之以形名度數,而精神之運,炳然見於製作之間。定尊卑,別賢否,以臨天下,事詳物衆,可謂盛矣。蓋於時有之,則夏是也。夏反而為秋,秋則斂其散而一之,落其華而實之,以辨物為德,以復性為常,其志靜,其事簡,夫秋豈期於反夏乎,蓋將以成歲而生物也。於是時也,動植之死者過半,然豈天命之至,果非小智之所及邪。秋蓋非歲之終也,則又有至者焉,故四時之變,於吾有之,則幼壯老死是也。傳曰: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其是之謂乎。嗚呼!學道而不期於死之說,則亦何以學為哉。朝聞道,夕死可矣,則所謂道者,貴乎可以生死也。誠知道德之誠,而邇其所歸,則死生之說盡矣,故余盡心焉。
  道德真經集註卷之一
  唐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雩註
  道經
  秀曰:道者萬物之所道,在體為體,在用為用,無名無邊,而無乎不在者是也。故雖聖人之言,常在其一曲,雖在一曲,而異乎諸子百家者,不失理而當於時而已。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
  河曰:謂經衛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河曰: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述匿端,不可稱道。○秀曰:可道之道,適時而為,時徙不留,道亦應變。蓋造化密未嘗暫止,昔之所是,今已非矣,而曲士攬英華為道根,指連廬為聖宅。老氏方將松其弊,而開以至理,故以此首篇。明乎此則方今之言猶非常也。
  名可名,
  河曰: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明皇曰:道者,虛極之妙用,名者,物得之所稱。用可於物,故云可道。名生於用,故云可名。應用且無方,則非常於一道。物殊而名異,故非常於一名。是則強名日道,而道常無名也。○河曰: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當如嬰兒之未言,鷂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問,內雖昭昭,外如愚頑。○弼曰: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其不可道不可名也。○雩曰:名生於實,實有形數,形數既具,衰壞隨之,其可常乎。唯體此不常,乃真常也。
  無名,天地之始。
  河曰: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本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
  明皇曰:無名者,妙本也。妙本見氣,權輿天地,天地資始,故無名。有名者,應用也。應用既成,茂養萬物,物得其養,故有名。○河曰: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就,如母之養子。○弼曰: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名有形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雩曰:受命於無,而成形於有,故曰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此言與易之序同據。覆載之問,方生之物,故以天地為先。物與天地,本無先後,推而極之,有無同體,始母之言,亦荃蹄也。且天地雖大,而受命成形,未離有無,而此乃獨言萬物之母,然則老氏之言,姑盡性而已。
  常無欲,以觀其妙。
  河曰: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弼曰: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虛其懷,可以觀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明皇曰:人生而靜,天之性。感物而動,性之欲。若常守清靜,解心釋神,反照正性,則觀乎妙本矣。若不正#1性,其情逐欲而動,性失於欲,迷乎道源,欲觀妙本,則見邊繳矣。○河曰:繳,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弼曰:繳,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繳也。○雱曰:易之陰陽,老之有無,以至於佛氏之色空,其實一致,說有漸次耳。世之言無者,舍有以求無,則是有外更有,
  安得為無?故方其有時,實未嘗有,此乃真無也。有無之體,常一而有。有以觀者,但見其繳。欲觀其妙,當知本無。而本無之無,未嘗維有也。既曰常無,又曰常有者,以明有無之不相代,無即真有,有即實無耳。言徼而知妙之為奧,言妙則知繳之為粗,比法言之體。
  此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