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曰:太上者,淳古之君也。下知者,臣下知上有君,尊之如天,而無施教有為之邊,故人無德而稱焉。○河曰:太上謂大君,無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樸也。○弼曰:太上謂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日太上。大人在上,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雱曰:因三皇之出,無為而治,使民各遂而不知其然,豈得而親譽之乎。
  其次,親而譽之。
  明皇曰:逮德下衰,君行善教,仁見故親之,功高故譽之。○河曰: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弼曰:不能以無為居事,不言為教,立善施化,使下得親而譽之也。○雱曰:政有明效,則百姓戴恩懷德,毀譽之名彰。雖足以為治一時,而上已離道德之全,下已失性命之正,亂自此始矣,此仁義之治。
  其次畏之。
  河曰:設刑法,以治之。○弼曰:不能復以恩仁令物,而賴威權也。○雱曰:此法制之治。
  其次侮之。
  明皇曰:德又下衰,君多弊政,則驅以刑罰,故畏之。懷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河曰:禁多令煩,不可歸誠,故欺侮之。○弼曰:不能法以正齊民,而以智治國,下知避之,其令不從,故曰侮之也。○雱曰:失德無政,則民侮之,一本作畏之侮之,無其次二字。
  信不足焉,
  河曰: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有巧詐民。
  有不信焉。
  明皇曰:畏之侮之者,皆由君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河曰: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弼曰:言從上也。夫御體失性,則疾病生。輔物失真,則疵釁作。信不足焉,則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己處不足,非智之所濟也。○雱曰:孟子曰:有諸己之謂信。經曰:其中有信,人盡其性,則不失天命之常,故曰信也。上離道而治,則非性之質,而失其常矣,故於信為不足。上於信不足,則下鈴至於偷薄詐偽,故曰有不信也。下有不信,亂之大者。
  猶兮其貴言。
  明皇曰:親之譽之者,由君有德教之言,故貴其言而親譽之。○河曰:說太上之君,舉事猶貴聖於言,恐離道失自然。○雱曰:猶豫之猶,猶者不次,貴者不輕也。《莊子》曰:言者風波也,聖人出言,常若有所疑,不敢輕發言,且不敢輕,而況於為乎。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聖人猶難之。一本無兮字,非。
  功成事遂,
  河曰:謂天下太平也。
  百姓皆謂我自然。
  明皇曰: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知也。○河曰: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為己自當然也。○弼曰: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見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無物可以易其言,言鈴有應,故曰猶兮其貴言也。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雱曰:遷善遠罪,而莫知為之者是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明皇曰:澆淳散樸,大道不行,日仁與義,小成遂作。濡沬生於不足,周弊起於有為,然則聖人救世之心未嘗異,而夷險之邊不得一爾。○河曰:大道之時,家有孝子,戶有忠信,仁義不見也。大道廢,不用惡逆生,乃有仁義可傳道○弼曰:失無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進物也。
  智惠出,有大偽。
  明皇曰:用智惠者,將立法也。法出而姦生,則有大偽矣。○河曰:智惠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費文,下則應之以為大偽姦詐。○弼曰:行衛用明,以察姦偽,趣睹形見,物知避之,故智惠出則大偽生也。
  六親不和,有孝慈。
  明皇曰:父子夫婦兄弟,六親也。疏戚無倫,不和也。久親各子,有孝慈也。皆由失道,故有偏名。○河曰:六親絕,親戚不和,乃有孝慈相收養也。○雱曰:至德之世,民盡其性,六親非不孝慈,而孝慈以為常,故無孝慈之名。今尚孝慈之行,而尊之者,更由六親有不和故也。
  國家昏亂,有忠臣。
  明皇曰:太平之時,上下交足,何異名乎?昏亂之日,見危政命,有忠臣矣。○河曰:政令不行,上下相怨,耶俑爭權,乃有忠臣匡救其君也。○弼曰:甚美之名,生於大惡,所謂美惡內門。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若六親自和,國家自治,則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魚忘於江湖之道則相濡之德生也。○雱曰:明治則人無不忠,孰為忠臣。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聖
  河曰:絕聖制作,反初守元,五帝盡
  象,倉頡作書,不如三皇結繩無文。
  棄智
  河曰:棄智惠反無為。
  民利百倍。
  明皇曰:絕聖人言教之迹,則化無為。棄凡夫智詐之用,則人淳樸。淳樸則巧偽不作,無為則矜徇不行。人挹天和,物無天性,是有百倍之利。○河曰:農事無私。○雱曰:民之性質,純粹無疵,以其失真沉偽,故強立聖智以為君師。而民因聖智之進,更逐而不反,離本愈遠矣,故有一時之小補,而終使民喪其不貲之樸。絕而棄之,則民復於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