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猶一日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何氏曰:聖人配天地而無疆,奉覆載以無私,以勞天下,豈不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人皆取先己獨取後,自後而人先之,人皆取實己獨取虛,形外而道存之。又曰:聖人以道為身而無身,何私之有,此其所以參天地而無窮歟。○吳氏曰:後謂卑賤在下,先謂尊高在上,外謂清靜無為,存謂長生住世,無私謂後其身,外其身,成其私謂身先身存,聖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之效,假設眾人有心成其私者,言之則為能成其私也。○李氏曰:聖人不自聖,故與天地合德。○林氏曰:聖人之修身,無容心於先後,無容心於內外,故莫之先而常存,是以無私而能成其私,此一私字非公私之私也,若以為公私之私,則不得謂之無容心矣。此語是老子誘人為善之意,及釋氏翻出來則曰真空實有,真空便是無私之意,實有便是能成其私之意。○河上公曰:人以為私者,欲以厚己也。聖人無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
  道德真經集義卷之一竟
  道德真經集義卷之二
  盱江危大有集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林氏曰:此章又以水喻無容心之意,上善者,至善也,謂世間至善之理與水一同,水之為善,能利萬物而何嘗自以為能。順流而不逆,不爭也,就卑就濕,不以人之所惡為惡也,以此觀水則近道矣。幾,近也。○吴氏曰:上善至極之善,有道者之善,其若水者何也,蓋水之善以其灌溉洗濯,有利物之功,而不爭處高潔,乃處眾人所惡卑污之地,故幾於有道之善。幾,近也。○呂氏曰:得天一之妙,體道一之端,全上善之功者莫過於水。水者方圓凝釋,俱協其宜,是陝聖人研其道,法其善,應變隨時,如水之性,或剛或柔,或方或圓,無可無不可,故曰上善若水,至人由一以貫道,即道以會一,故以水喻心,以心造道,且《參同契》言:一者道樞,知白守黑,彭真人所解皆為一也。蓋金液玉液為金丹之道樞,灌溉五臟,滋溢三田,漱咽則順下,斡旋則沂流,《黃庭經》 言:漱咽靈液灾不干,夫炁中有真一之水,水中有真一之炁,是以華池為上善之利源也。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何氏曰:首句上善若水,非徒以水為善,甚欲人皆似之,與水相似,俱備此善之上也。若水者,若道也。故人之善居,若水之於地,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豈有挾其所居乎。人之善心,若水之於淵,人無鑒於流水,鑒於止水,豈有失其本心乎。人之善與,若水之於七,則酌彼注玆,豈肯以人從欲乎。人之善言,若水之善信,則如潮之有時,豈得自食其言乎。人之善政,若水之於治,則如手中準,豈復高下其手乎。人之善事,若水之於能,則能方能圓,豈不達權盡變乎。人之於動,若水之於時,則時止時行,豈不應機任運乎。○李氏曰:居善地,利物也。心善淵,容物也。與善七,生物也。言善信,應物也。政善治,化物也。事善能,成物也。動善時,順物也。
  夫惟不爭,故無尤。
  林氏曰:上七句之善,皆言有道之士其善如此,而不自以為能,故於天下無所爭,亦無尤怨之者,此即汝惟不爭,天下莫與汝爭能。解者多以此為水之小善七,故其說多牽強,非老子本旨。○何氏曰:兼其數善,又始此不爭,終此不爭,善之善者也。誰能似之,故無尤。夫不善,故有尤,既善矣,而不免於爭,則亦有尤。有善且無爭,又何尤為。此若水之為善而與道相似者歟。○李氏曰:水取柔和之義,處下之義也,利物無爭,故無尤。○吴氏曰:夫惟有道者之上善,不爭處上而甘處下,故人無尤之者。尤謂怨咎,故欲上人者,不免有争心,有争則有尤矣。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林氏曰:此章只言進不如退,故以持盈揣銳為喻,器之盈者必溢,持之則難也,不如不盈之易持耳。已者勿盈之意也。揣,治也,銳,銛也,治器至於極銛極銳,無有不折,不如不銳者可以長保。○吴氏曰:持,捧之也。已,止也。此章謂道不欲盈,盈則易至於溢也,不如已之而不使盈也。鋒者不可以銳,銳者則易至於到,而不可長保其銳矣。盈之則不可長保其盈,亦由是也。○ 劉氏曰:盈則必虛,戒之在滿。銳則必鈍,戒之在進。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林氏曰:富貴而至於金玉滿堂,必不能長保。居王公之位而至於驕盈,鈴遺其答。故欲全其功,保其名者,必知早退,乃為天道。功成名遂,是隨其大小而能自全者,故曰成曰遂。若不知自足,則何時為成耶,何時為遂耶。此四字須仔細看。○吴氏曰:世有金玉滿堂而不能守者,何哉?蓋因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耳。是以功成名遂身退,乃合天之道,此言不可盈之也。金玉滿堂謂富,驕謂盈之者,自遺由己所致,非由乎人,功成名遂謂貴,身退謂不盈之者,天之道虛而不盈,故四時之序,成功者去。○李氏曰:功成名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