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章句訓頌
  經名:道德真經章句訓頌。元賬嗣成撰。上、下兩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 洞神部玉訣類。
  道德真經章句訓頌序
  太上老君,道大而德宏,守約而施博,藏大用於無用之地,寓無不為於無為之中,超乎太極之先而不為古,行乎三極之後而不為今。得其高明者曰天,得其博厚者曰地,日月得之以代明,四時得之以錯行,山川得之以流峙。洪者纖者、高者下者、飛者濳者、動者植者各得其一而為萬物,靈於物者為人。舉不能出乎範圍,曲成之外,吾求其故而不得,強名曰道。非聖人無以有此道,非經無以載此道,是故道難聞,因經而後聞,道難見,因經而後見。誦是經者,倘有得於無為之緒,則可以脩身,可以齊家,可以安民,可以措天下於太平。雖然,此特其粗耳。《南華經》云:其塵垢□糠,猶將陶鑄堯舜者。非耶?若夫性根命蒂,交攝互融,妙有真空,微言顯說。險語稜層,則孤峰絕岸;至味澹泊,則元酒大羹;其澄涵,則鏡裏之花;其窈泬,則水中之月。可以默契而不可以言悟,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跡求。自非別具隻眼,與老君相見於寥廓惚怳間者,未易影響其萬一也。吾祖正一真君,兩承神馭,下降西蜀,親授至道,發五千文言外之旨,無餘蘊矣。家世守之,蓋千數百載,嗣成藐焉傳嗣,累奉德音,以遵行太上老君經教,為祝釐第一義。是以每於三元開壇傳籙告祝之餘,必即此經敷暢之,使在壇弟子及慕道而來者如魚飲水,各滿其量。然四方萬里人人提耳而誨之,日亦不足矣。為老君弟子而不知老君之道,猶終日飽食而不識五穀,終夜秉燭而不識火也。不惟自負其身,豈不深負聖朝崇尚經教之意哉。以是不自揆,輒繹其義,以為章句。非敢自謂得老君之旨,然使吾門弟子與夫尊德樂道之士得而玩之,倘有悟入,則金丹不在他求,而至道吾所固有,功成行滿,法身不壞,亦券內事耳。所謂千載而下知其解者,猶旦暮遇之也。凡我同志,可不勉旃。
  至治壬戌夏五月,嗣漢三十九代天師太玄子張嗣成再拜稽首謹序。
  道德真經章句訓頌卷上
  嗣漢三十九代天師太玄子張嗣成訓頌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何形象強名之,說得分明說又非。無有有無相造化,只於理氣究真機。咦,未悟非無非有,若為常道常名,從渠自感自胎,成這箇了無形影。
  道者何?理與氣耳。因於無者理,著於有者氣,有此理,道所以名;有此氣,道所以形。理常於無而神,故自然而性。氣常於有而空,故自然而命。天地萬物無能違者。譬諸路焉,造於此必由於此,故有理必有氣,有氣必有形。形則為天地萬物,所謂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也。理之所以為理,氣之所以為氣,又可得而道,可得而名哉。是則非無非有,有不可得而易,所謂常道常名者也。天地之始,以理言,萬物之母,以氣言。常無欲則寂然不動,所以觀未發之理。常有欲則感而遂通,所以觀方發之氣。同出、異名、又玄、眾妙皆理氣二者相為,無有有無耳。曰妙、曰徼、曰門,又所以示學者進脩之地。於是究之,則萬有芸芸,亦孰離理氣性命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小異從來害大同,更無對待是虛空。當春物物皆生意,那去尋他造化功。咦,到此全無可說,教吾何處安名。偶逢堯舜話昇平,衹是夢中光景。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聖人之治何如?使無生其心耳。人皆遊乎其天,我則何有乎己?咦,饑時喫飯困時眠,天下本來無一事。
  道沖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一無何所窒,凡有悉歸藏。觸來勿與競,事過心清凉。無處逃明月,世界大茫茫。悠然認得我,我即是虛皇。咦,可笑幾年看影子,只今水鏡一齊忘。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萬有自用舍,芻狗祭則用,祭已則舍。所以用舍者,時適然耳,非人有好惡之心容其中。吾奚容吾心。譬如一呼吸,自與風相尋。妙當空洞際,氣感何其神。毋勞嚼碎舌,吾斯體吾真。咦,相與者忘,惟其仁之至,故能不以為仁。瓏不以為仁,故能相忘。所過者化。萬語千言,何者非假?
  谷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