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無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游衍,民得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
  下德謂號謚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也。
  是以無德。
  以有名號及其身故。
  上德無為
  言法道安靜,無所改為也。
  而無以為。
  言無以名號為也。
  下德為之
  言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為。
  言以為己取名號也。
  上仁為之
  上仁謂行仁之君,其七無上,故言上仁也。為之者,為仁恩也。
  而無以為,
  功成事立,無以執為。
  上義為之
  謂義以斷害也。
  而有以為。
  動作以為己,殺人以為威#1,賦下以自奉也。
  上禮為之
  謂上禮之君,其禮無上,故言上禮。為之者,言為禮制度序威儀也。
  而莫之應,
  言禮華盛實衰,盛偽煩多,動則離道,不可得應也。
  則攘臂而仍之。
  言煩多不可應,上下怨争,故攘臂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後德,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失德而後仁,
  言德衰而仁愛見也。
  失仁而後義;
  言仁衰而義分明。
  失義而後禮。
  言義衰則施禮聘、行玉帛也。
  夫禮者,忠信之薄,
  言禮廢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也。
  而亂之首。
  禮者,賤質貴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亂日以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不知而言知為前識。此人失道之實,得道之華,人之愚暗之倡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大丈夫謂得道之君也。處其厚者,謂處身於敦朴也。
  不處其薄,
  不處身違道,為世煩亂也。
  居其實,
  處忠信也。
  不居其華,
  不尚言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華薄,取此實厚。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昔,往也。一,無為,道之子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故能安靜不動搖。
  神得一以靈,
  言神得一,故能變化無為。
  谷得一以盈,
  言谷得一,故能盈滿不枯竭也。
  萬物得一以生,
  言萬物皆須道以生成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言侯王得一,故能為天下平正。
  其致之,
  致,戒也。謂下六事也#2。
  天無以清將恐裂,
  言天當以陰陽施張#3,晝夜更用,不可但欲安靜無已時,恐發裂不為天也。
  地無以寧將恐發,
  言地當有高下剛柔,氣節五行,不可但欲安靜無已時,恐發泄不為地也。
  神無以靈將恐歇,
  言神當有王相死囚休廢,不可但欲靈無已時,將恐靈歇不為神也。
  谷無以靈將恐竭,
  言谷當有盈縮虛實,不可但欲盈滿無已時,將恐枯竭不為谷也。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言萬物當隨時生死,不可但欲生無已時,將滅亡不為物也。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言侯王當屈己以下於人,汲汲求賢,不可但欲貴高於人,將顛蹶失其位也。
  故貴必以賤為本,
  言又欲尊貴#4,當以薄賤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
  高必以下為基。
  言必欲尊貴,當以下為本。基猶築墻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堅固,後必傾危。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孤寡喻孤獨,不穀喻不能如車轂為眾輻所凑也#5。
  此其以賤為本耶?
  言侯王至尊貴,能以孤寡自稱。言以賤為本,以曉於人也。
  非乎。
  嗟欺之辭。
  故致數車無車,
  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為輻、為輪、為轂、為舉,無有名車者,故成為車。以喻王侯不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也。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碌碌,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貴,石多故賤。言人不欲如玉為人所貴,如石為人所賤,當處其中。
  去用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
  弱者道之用。
  柔弱者,道之所常用也,故能長久也。
  天下萬物生之於有,
  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
  有生於無。
  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故言生於無也。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強,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