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牖者,穿鑿求解也。天道者,自然之理。不假筌蹄得魚兔,無勞言教悟至理,此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跡周於宇宙,未識山川,覽遍於經籍,寧知至理,此謂無知。
  是以聖人不行而行,
  獨悟也。
  不見而名,
  玄覽也。
  不為而成。
  自內就也。
  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增之以卷軸,長之以見聞,利之以名聲,加之以嗜欲。
  為道日損。
  行不言之教,文理雙忘。體虛玄之道,物我同遣。為無為百為兼喪,事無事萬事都損。豈惟憍盈奢侈也。
  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
  捨有歸無,損之者也。有去無忘,又損之者也。有去,無也。理冥真寂,至無為也。
  無為無不為。
  夫欲去有累,所以歸無為,而惑者聞無為,兀然常拱手,以死灰為大道,土塊為至心,理恐其封執無為不能懸解,故云無為而無不為也。不為非無為也,有為而歸無為,非有為也。此則為學為道,道學皆忘,唯動與寂,寂動俱息者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攝也。忘則無捨無不拾,用則有可有不可。若以無為攝天下,無有而不可皆可也。若以有事取天下,無有而不可皆不可也。
  四十九章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君上無心於有為,任百姓之自化。聖人無情以分別,逐萬有而感通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若有心分別,有善善有不善,不得以為善#12。今既無心分別,非唯善於善,亦善於不善,善與不善皆善,是以謂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信,順也。物情既有可有不可,從事則有順#13有不順。有順有不順,不得以為俱順。今聖人無可無不可,皆可;無順無不順,皆順,是以名為大順。
  聖人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混其心。
  惵惵,不住也。凡情分別,見善見不善,信有信不信。聖人惵惵不住,泛泛隨機,混其分別之心,齊其是非之意也。
  百姓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百姓不能以性制情,而乃縱心逐欲,注耳目於聲色,專鼻口於香味,因玆惛惑,以此聾盲。聖人逐病行醫,隨機演教,因心救物,說己化他,乃云我止如嬰孩赤子,不知聲色悅於耳目。
  五十章
  出生入死。
  從幽至顯名出生,自有歸無稱之入死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九竅四關為十三也。若能絕欲則為生之類,必其放蕩,則為死之徒也。
  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所以流死地者,由十三種造過。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何為得至於死地?言用之九竅,運之四關,多取有為之生業,愛養無常之生死,後(厚)過其分,動之死地也。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不能養性,內為情欲之所傷,外為毒蟲之所害。善攝者不躭染,性不傷,無毒心,物無害。
  兕無所駐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言養生以道,積善以行,是故前顯不與惡遇,今明雖遇無傷。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夫生我者神,殺我者心。我殺由心,心為死地。若能灰心息慮,不構有為,無死地。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孰成之。
  至道運而無壅,何適而不能。玄德動而不滯,何事而不可。今約事分用,通生則理歸於道,長畜則義在於德。生畜於物,物各有形。既秀而不實曰孰,生畜具全曰成也。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父母所生,天地覆載,誠可尊也。今道德恩隆於父母,功蓋於天地,理當尊貴人也。
  道尊德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道德虛忘,自然尊貴,非由爵命方見敬重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育之,成之孰之,養覆之。
  此廣明道德生畜之義也。進益曰長,撫恤曰育,構立曰成,圓足曰孰,資給曰養,衣被曰覆。
  生而不有,為而不侍,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夫伐其功者,非至功也。恃其德者,非大德。今既生既長,不恃不宰,深妙之德也。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道為物本,故云始。德能畜養,故云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其子。
  道德生畜,母之義也。物從道生,子可知也。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子從親生,必須孝於親;物從道生,必須守於道。子孝於母,母慈於子,通天地,感神明,物無傷也。人守於道,道愛於人,積功行,著幽顯,物無害者,故言不殆也。此明母子相守,本末相收。能行此者,家國安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掩目閉口,外患不生。既無疲勞,又絕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