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所以佳之也,必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勝而不美也。非所以佳之也,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慈者,天之所以樂推而不厭也,則殺人者,豈非樂哉?而美之則是樂殺人也。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也。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夫以喪禮處之,則是不祥之器而不美之可知已。以悲哀泣之,則是不樂殺人也可知已。老君之察於禮學如此,而謂老君絕滅禮學者,豈知其所以絕滅之意乎?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傳曰:道常無名,名之為道,則與道乖矣。方其無名,固未始有物也。其樸可謂小矣,而天下不敢臣,夫何故?天地資之以始,萬物恃之以生,則天下孰有敢臣其所自始與其所自生哉?夫是之謂真君。萬物莫不有真君焉,是之謂也。侯王若能守,則是以真君君萬物,萬物孰有得其真君而不賓者乎?故曰聖人作而萬物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則交通成和之至也。侯王執道紀而萬物賓之也,亦若是而已,孰得見其形哉?故人莫之令而自均也。無名之樸,無思也,無為也,工宰一動,則始制有名,而名亦既有矣。於是之時,亦將知止,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則何始之有哉?此侯王所以守之之道也。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則其有不歸之者耶?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傳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然後能知人,則明者固智之所自出也。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勝然後能勝人,則強者固力之所自出也。復命曰常,而知常曰明,不能自知,非所以知常也,則知常者乃所以自知也。明至於自知,則其於知人也何有?守柔曰強,與接為構,日以心鬥,非所以守柔也,則守柔者,乃所以自勝也。強至於自勝,則其於聖人也何有?有自知之明,則知萬物莫不備於我,而無待於外慕也,故曰知足者富。有自勝之強,則於道也勤行而已矣,無事於他求也,故曰強行者有志。知其足於己而強行之,則能存其所存,而不為物之所遷矣,故曰不失其所者久。能存其所存,則雖死而未嘗亡也,故曰死而不亡者壽。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傳曰:可以左而不可以右,可以右而不可以左,在物一曲者,非大道也。大道則無乎不在,故汎兮其可左右也。凡物之大者,則不可名於小,小則不可名於大。是道也,以其可以左右也,故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夫唯不居,不為主,故常無欲。常無欲則妙之至者也,故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則容之至者也,故可名於大。雖然既大矣,而可名於小,則非大也,既小矣,而可名於大,則非小也。非大非小,此道之所以隱於無名也。然則道之所以為大也,果不在大也。聖人體道者也,則其所以能成其大者,豈自大也哉。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於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傳曰: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萬物歸焉而不知主,是無形也。無形也者,大象也,則孰將保我而不往哉?故曰執大象,天下往。失道而天下往,則去之而已,則其往也,不能無害,執道而天下往,則雖相忘於道衍,而未嘗相離也,故往而不害,安平泰。平者安之至,而泰者平之至。有樂之可樂,有餌之可嗜,則止者過客而已矣。道之出言,淡乎其元味,則非餌之可嗜;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則非樂之可樂。若然者用之,豈可既乎?過客止,則為之蘧廬而已,非可久者也。用之不可既,則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安平泰之所自出也,豈特過客止而已哉?
  將欲歡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彊,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傳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天之道,物之理,人之事,其勢未嘗不如此者也。於張知歙,於強知弱,於興知廢,於與知奪,非知幾者,孰能與於此哉?故曰是謂微明。然則能歙之、張之、弱之、強之、廢之、興之、奪之、與之者,無形而柔弱者也。為其所歙、所張、所弱、所強、所廢、所興、所奪、所與者,有形而剛強者也。則柔弱之勝剛強也明矣。人之不可以離柔弱,猶魚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