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善?吉事尚左,契代繩約,是以聖人常執吉約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法。徹者,法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曰: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大釁已成而後解之,必有餘釁,又安可以為信?大怨已彰而後和之,必有餘怨,又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謂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而不貴於人#8,可謂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惟有德者能司其契,無德者但司其法。是以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德曰:天地合而甘露降,陰陽和而風雨時,損益盛衰之始也。三陽出地,地天泰也,地天方泰,三上相交,損其盛也。三陰出地,天地否也,天地方否,初四相交,益其衰也。故曰損益盛衰之始也。故泰能生物,吾能成物,遂使天下萬物常恨天地之不為損益矣。大而天地,小而萬物,皆託陰陽以成其器,而況於人乎?陽唱而陰和,是謂男女居室,陽唱而陰違,是謂夫妻反目,而況於大怨乎?大怨已成,方為和之,以和反怨,必有餘怨。既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大怨已形,方為救之,以救反怒,必有餘怒。既有餘怒,安可以為助?是以聖人常執左契,以弱勝強,不責於人,以柔勝剛。有德司契,執其柔也。無德司徹,執其剛也。故天道不替,常與左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器之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經曰:小國雖曰寡民,各什伯有長,人但器之而不為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知事相往來。
  道曰: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有天下,皆小國寡民也。是以經界既正,井地既均,匹夫匹婦,受田百畝,使民各有什什伯伯之長,而不相假借矣。然後上中下士穀祿既平,但以人為器使,而不為國之役用,故曰器之而不用,遂使民之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往而乘之;雖有甲兵,無所向而陳之;使民復為上古結繩之用。以佃以漁,甘其食矣。衣褐捆屨,美其服矣。穴居野處,安其居矣。鼓腹擊壤,樂其俗矣。鄰國相望,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使民直至老死,不知公私之事有相往來。
  德曰:富貴安民,人之精滿而氣盛者也。小國寡民,人之精敗而氣衰者也。雖曰氣衰而精敗,亦有接衰補老之道。至於百二十年猶可還,過此修真誠更難,直須九轉八瓊丹,日月之華救老殘,而況小國之寡民乎?夫氣衰而精敗者,六十四卦盡者之人也,必須先使五臟六腑各有所主,《黃庭內經》是也,故曰使有什伯。雖曰安爐立鼎,止是養藥而已,不敢煆煉烹煎,故曰器之而不用。築丹室,置鼎器,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也。雖有飛舟奔車,無所乘之;雖有堅甲利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是謂復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也,不亦重乎?是以天下太平而為羲皇上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十二宮爾汝相忘也。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十二經表裏相和也。苟得如此,直至老死,復與世俗不相往來,不亦宜乎?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經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虛明,何所積乎?既以為人己愈有之,既以與人己愈多之。天之道,有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無為而不争。
  道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信言不美也。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美言不信也。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居,善者不辯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辯者不善也。知者不言,知者不博也。言者不知,博者不知也。聖人之道,存乎太極,虛明一氣,無所不有,是以不積。既以此道為人,自己愈為有矣,既以此道與人,自己愈為多矣。故天之道,有利而不害,天下莫能與之害,聖人之道,無為而不争,天下莫能與之争。
  德曰:信言不美,無為大道也。美言不信,傍門小術也。善者不辯,吉人之辭寡也。辯者不善,躁人之辭多也。知者不博,一以貫之也。博者不知,記問之學也。聖人之道,不必多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足矣。此道既以為人,人即我也,人既皆我,己愈有之。此道既以與人,人亦我也,人既皆我,己愈多之。故先天之道,以美利利天下而不害於人,人皆衣其道;聖人之道,以無為為天下而不争於人,人皆被其德。道德衣被於天下成矣。而先天聖人之功成矣。
  道德真經三解卷之四竟
  #1 其微以散:『以』疑作『易』。
  #2 輕敵則幾喪吾寶:『輕敵』二字原脫。
  #3 東征西怨:疑作『東征西夷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