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忽望見波明食動,不意人擲釣餌,而日幸賜於天,即而就吞之,彼漁者釣之而斃死也。故云重雲蔽天,江湖黯然,游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幸賜於天,即而就之,魚釣斃焉也。
  不知我無我,而逐道者亦然。
  迷人無明障礙,重雲蔽天,心地不明,如江湖黯然,不悟妙道,如游魚茫然,智波流浪,泥法求真,如忽望波明食動,智波迷道,法塵障心,如魚即而就之,喪道迷真,如魚釣斃焉。不知者不悟也,不悟我本無我,即是真空之道,而妄有我,向外逐道者,與上譬喻亦然也。此合喻也,故云不知我無我,而逐道亦然也。此章歎迷人不悟道,而喪其生也。
  右第十章
  關尹子召:方術之在天下多矣,
  凡在天之下,百家之學,道衍廣博,故云方術之在天下多矣,方者道。
  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
  百家之學不能遍舉,略言其四,尚者貴也,或貴韜晦,不欲人知,或貴彰顯,明明教誨,或貴能行,自強不息,或貴柔弱,不與物爭,故云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也。
  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
  事者用也,若執尚晦、尚明、尚強、尚弱,皆謂之用也,執用而迷體,豈能洞徹妙道哉。若不執其用,則用無用,而無所住著,無所住著,則離種種邊,名為妙道也,故云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也。此章明道無不在,不可執著也。
  右第十一章
  關尹子曰: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
  道本真空,不屬得失,有得則有失,道在人,聖凡同體,無欠無餘,如初生赤子,與大人同體,不與大人同用。几人與聖人同體,不與聖人同用,體本無名,隨功用立名,用之於惡,則名几人,用之於善,則名賢人,用之無所得,則名聖人。無所得而得之,則名德不名道也,故日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也。
  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
  道要心悟,不離本情而登大道,故不可行也,彼可行者,名善不名道也,故云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
  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
  聖人得自利利他人之道,平等普利,不求報恩,名為德行,此德行所以善吾接物利生也,故云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此利他也。
  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死者,心休歇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藏諸用也,藏諸用則無為也,無為所以善吾心之休歇也,故云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也,此自利也。此章明德行為用,道為體。
  右第十二章
  關尹子曰:聞道之後,有所為有所執者,所以之人,
  若學人聞道之後,所行有為之事,有所執持智解,則所往與人事同也。之者,往也。故云聞道之後,有所為有所執者,所以之人。
  無所為無所執者,所以之天。
  天者,天真也,聞道悟解,罷參絕學,藏諸用,無所為,外不執相,內不著空,湛然清靜,則契本分天真也,故云無所為無所執者,所以之天。
  為者必敗,執者必失,
  有為者,鈴敗於道,有執者,鈴失於德也,故云為者叉敗,執者叉失也。
  故聞道於朝,可死於夕。
  故者,因上結下之辭也。聞道於早朝,可死於晚夕,便全身放下,心死休歇而保任之也,故云聞道於朝,可死於夕也。此章明悟道者無為無執,休歇保任。
  右第十三章
  關尹子曰:一情冥,為聖人,
  冥者,真空,窈冥莫測,一情者,情返歸於真空也,如此則名聖人也,故云一情冥,為聖人也。
  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
  從真空體上忽萌情念,不趨於善,叉趨於惡,情起時,其可不饉乎。若趨於善而積於善,積之大也,則成德行之福,而名賢人也;若趨惡而積惡,積之大也。則成凶暴之禍,而名小人也,故云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也。
  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
  一情冥者,自有之無,從跡復本也,從跡復本,冥契真空之道,不得出示於人也。經云: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是也,故云: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也。
  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祕。
  無者,真空也,有者,情也,從真空上忽萌情念,趨善積善,趨惡積惡,是從本降跡。從本降跡,而善惡之跡,不可得而祕隱也,故云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祕也。
  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
  言一情善惡屬知識,則與蠢動有識之物者無異也,故云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也。
  一情冥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
  一情與真空冥符,則知識未萌之前也,知識未萌之前,真空妙有之道,充塞太虛,無‘所不在,故云一情冥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也。此章明道不屬情識,無處不是道也。
  右第十四章
  關尹子曰:勿以聖人力行不息,則曰道以勤成,
  勿者,禁止之辭也,勿得言以聖人力加精進,行之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