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凡物以陽熙,以陰凝,熙熙者,敷榮外見之象。衆人失性之靜,外遊是務,如悅厚味以養口體,如睹高華以娛心志,耽樂之徒,去道彌遠。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經曰:復歸於嬰兒,莊子曰:不至乎孩而始誰?嬰兒欲慮未萌,疏戚一視,怕兮靜止,和順積中,而英華不兆於外,故若嬰兒之未孩。
  乘乘兮若無所歸。
  《易》曰:時乘六龍以御天。乘乘者,因時任理而不倚于一偏,故若無所歸。
  衆人皆有餘,
  或問衆人曰:富貴責生而慕利者,奢泰之心勝,而損約之志微,故皆有餘。其在道曰餘食贅行。
  我獨若遺。
  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
  孔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純純兮,天機不張而默與道契,玆謂大智。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同乎流俗,則昭昭以為明,而其明也小。察察以為智,而其智也鑿。遺物離人而傲倪於一世之習,則昏然若亡而存,悶然若鈍而利,世俗豈得而窺之?
  澹兮其若海,
  淵靜而性定,道之全體。
  飂兮似無所止。
  變動而不居,道之利用。
  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衆人皆有以,是謂有用之用。我獨頑且鄙,是謂無用之用。傳曰: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古者謂都為美,謂野為鄙。頑則不飾智,鄱則不見美,神人以此不材。
  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于母。
  嬰兒慕駒犢從,惟道之求而已。夫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萬物資焉,有母之意。惟道之求此,所以異於人之失性於俗。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一竟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二
  道經下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一陰一陽之謂道,物得以生謂之德。道常無名,豈可形容?所以神其德。德有方體,同焉皆得,所以顯道,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故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道體至無而用乃妙,有所以為物,然物無非道。恍者,有象之可况。惚者,有數之可推。而所謂有者,疑於無也。故曰道之為物。
  惚兮恍兮,中有象焉。恍兮惚兮,中有物兮。
  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物,惚恍之中,象物斯具,猶如大空變為雷風,猶如大塊化為水火,以成變化,以行鬼神,是謂道妙。
  窈兮冥兮,中有精兮。
  窈者,幽之極。冥者,明之藏。窈冥之中,至陰之原,而天一所兆,精實生焉。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精者,天德之至,正而不妄,故曰甚真。一而不變,故云有信。且然無間,故其名不去。
  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衆甫之變,日逝而不停。甚精之真,常存而不去。聖人貴精,故能閱衆甫之變,而知其所以然。無思也而寂然,無為也而不動,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則思為之端起,而功業之逃著,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
  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故全其形生而不虧。《莊子》曰:外曲者與人為徒。
  枉則直。
  遺佚而不怨,阮窮而不憫,故內直而不失其正。《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窪則盈,
  無藏也,故有餘。
  弊則新。
  冬閉之不固,則春生之不茂。
  少則得,多則惑。
  道要不煩,聞見之多,不如其約也。以支為旨,則終身不解,玆謂大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惟天下之至精,能為天下之至神。聖人抱一以守,不搖其精,故言而為天下道,動而為天下則。
  不自見故明,
  不蔽于一己之見,則無所不燭,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從,則功大名顯,而天下服,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書》曰: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不自矜故長。
  《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皆取先,己獨處後,曰受天下之垢。若是者常處於不爭之地,孰能與之爭乎?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聖人其動若水以交物,而不虧其全,其應若繩以順理,而不失其直,知窪之為盈,無亢滿之累,知弊之為新,無夸耀之迹,若性之自為而不知為之者。致曲而已,故全而歸之,可以保身,可以盡年,而不知其盡也。是謂全德之人,豈虛言哉?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者,獨立於萬物之上而不與物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