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有,名之曰生;自有還無,名之曰死。汝今既還空寂,便是歸本反真,而我猶寄人問,羈旅未還桑梓。歌齊一死生,故發斯猜欺者也。
  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
  〔疏〕方內之禮,貴在節文,鄰里有喪,舂猶不相。況臨朋友之屍,曾無哀哭,琴歌自若,豈是禮乎?子貢怪其如此,故趨走進問也。
  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
  〔注〕夫知禮意者,鈴遊外以經內,守母以存子,稱情而直往也。若乃矜乎名聲,牽乎形制,則孝不任誠,慈不任實,父子兄弟,懷情相欺,豈禮之大意哉。
  〔疏〕夫大禮與天地同節,不拘制乎形名,直致任真,率情而往,況冥同生死,豈存哀樂於胸中。而子貢方內儒生,性猶偏執,唯貴贏透,未契妙本。如是之人,於何知禮之深乎。為方外所嗤,固其宜矣。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脩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疏〕命,名也。子貢使還,且告尼父云:彼二人情事難識,修己德行,無有禮儀,而忘外形骸,混同生死,臨喪歌樂,神形不變。既莫測其道,故難以明之。
  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
  〔注〕夫理有至極,外內相冥,未有極遊外之致而不冥於內者也,未有能冥於內而不遊於外者也。故聖人常遊外以弘#18內,無心以順有,故雖終日揮#19形而神氣無變,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夫見形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與群物並行,則莫能謂之遺物而離人矣;觀其體化而應務,則莫能謂之坐忘而自得矣。豈直謂聖人不然哉?乃鈴謂至理之無此。是故莊子將明流統之所宗以釋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稱仲尼之如此,或者將據所見以排之,故超聖人之內迸,而寄方外於數子。宜忘其所寄以尋迷作之大意,則夫遊外弘內之道坦然自明,而《莊子》之書,故是涉俗蓋世之談矣。〔疏〕方,區域也。彼之二人,齊一死生,不為教逵所拘,故遊心寰宇之外。而仲尼子貢,命世大儒,行裁非之義,服節文之禮,銳意哀樂之中,遊心區域之內,所以為異之者#20也。
  外內不相及,而丘使汝往弔之,丘則陋矣。
  〔注〕夫弔者,方內之近事也,施之於方外則陋矣。
  〔疏〕玄儒理隔,內外道殊,勝劣而論,不相及逮。用區中之俗禮,弔方外之高人,芻狗再陳,鄙陋之甚也。
  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
  〔注〕皆冥之,故無二。
  〔疏〕達陰陽之變化,與造物之為人;體萬物之混同,遊二儀之一氣也。
  彼以生為附贅縣疣,
  〔注〕若疣之自縣,贅之自附,此氣之時果,非所樂也。
  以死為決疣潰癱,
  〔注〕若疣之自次,癱之自漬,此氣之自散,非所惜也。
  〔疏〕彼三子體道之人,達於死生,冥於變化。是以氣聚而生,譬疣贅附縣,非所樂也;氣散而死,若疣癱次漬,非所惜之者也。
  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
  〔注〕死生代謝,未始有極,與之俱往,則無往不可,故不知勝負之所在也。
  〔疏〕先,腔也。後,劣也。夫附贅疣癱,四者皆是疾,而氣有聚散,病無勝負。若以此方於生死,亦安知優劣之所在乎。
  假於異物,託於同體;
  〔注〕假,因也。今死生聚散,變化無方,皆異物也。無異而不假,故所假雖異而共成一體也。
  〔疏〕水火金木,異物相假,眾諸寄託,共成一身。是知形體,由來虛偽。
  忘其肝膽,遺其耳目;
  〔注〕任之於理而冥往也。
  〔疏〕既知形質虛假,無可欣愛,故能內則忘於藏腑,外則忘其根竅故也。
  反覆終始,不知端倪;
  〔注〕五藏猶忘,何物足識哉。未始有識,故能放身於變化之塗,玄同於反覆之波,而不知終始之所極#21也。
  〔疏〕端,緒也。倪,畔也。反覆,猶往來也。終始,猶生死也。既忘其形質,車體黜聰,故能去來生死,與化俱往。化又無極,故莫知端倪。
  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
  〔注〕所謂無為之業,非拱默而已;所謂塵垢之外,非伏於山林也。
  〔疏〕芒然,無知之貌也。彷徨逍遙,皆自得逸豫之名也。塵垢,色聲等有為之物也。前既遺物形骸,此又忘於心智,是以放任於-塵累之表,逸豫於清曠之鄉,以此無為而為事業也。
  彼又惡能憤憤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注〕其所以觀示於眾人者,皆其塵垢耳,非方外之冥物也。
  〔疏〕憤憤,猶煩亂也。彼數子者,清高虛淡,安排去化,率性任真。何能強事節文,拘世俗之禮;威儀顯示,悅眾人之視聽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
  〔注〕子貢不聞性與天道,故見其所依而不見其所以依也。夫所以依者,不依也,世豈覺之哉。
  〔疏〕方內方外,淺深不同,未知夫子依從何道。師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