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山名也。王母,太陰之精也,豹尾,虎齒,善笑。舜時,王母遣使默玉環,漢武帝時,獻青桃。顏容十六七女子,甚端正,常坐西方少廣之山,不復生死,故莫知始終也。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疏〕彭祖,帝顓頊之玄孫也。封於彭城,其道可祖,故稱彭祖,善養性,得道者也。五伯者,昆吾為夏伯,大彭豕韋為殷伯,齊桓晉文為周伯,合為五伯。而彭祖得道,所以長年,上至有虞,下及殷周,凡八百年也。
  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束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注〕道,無能也。此官得之於道,乃所以明其自得耳。自得耳,道不能使之得也;我之未得,又不能為得也。然則凡得之者,外不資於道,內不由於己,掘然自得而獨化也。夫生之難也,猶獨化而自得之矣,既得其生,又何息於生之不得而為之哉。故夫為生果不足以全生,以其生之不由於己為也,而為之則傷其真生也。
  〔疏〕武丁,殷王名也,號日高宗。高宗夢得傅說,使求之天下,於陝州河北縣傅巖版築之所而得之,相於武丁,奄我清泰。傅說,星精也。而傅說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則是二十八宿之數,維持束方,故言乘東維、騎箕尾;而與角亢等星比並行列,故云比於列星也。
  南華真經註疏卷之七竟
  #1『自』疑為『目』字誤。
  #2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當改作『目』。
  #3郭慶藩引文『遣』作『絕者』。
  #4郭慶藩引文改『知』作『人』。
  #5郭慶藩『抒』作『作』。
  #6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及郭慶藩引文『伏』當作『復』。
  #7趙本『受』作『愛』。
  #8郭慶藩引文『德』作『惠』。
  #9郭慶落引文『操』作力而』。
  #10郭慶藩引文『玄』作『弦』。
  #11世德堂本脫『蒙』字,四庫本同。
  #12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人』均作『仁』,又依正文當改,下疏文『人』亦當改作『仁』。
  #12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人』均作『之』,郭慶藩引文『人』作『天』。
  #13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效』作『循』,四庫本作『殉』。
  #14原作『子胥餘紀他』五字,依郭慶藩及正文、疏文改作『胥餘』。
  #15原作『決』,疑『抉』之誤,今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正。
  #16原作『中』,諸本皆作『沖』,故改正。
  #17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及郭慶藩引文『固』下皆有『守』字,故補。
  #18《闕誤》引文如海、張君房本『喜乎』作『喜也』。
  #19《闕誤》引文、張本重『崔』字,『已乎」』作『已也』。
  #20又引文,張本世『乎』作『世也』。
  #21郭慶藩引文『馭』作『御』。
  #22『者』字依郭注本,四庫本補。
  #23趙本『居』作『君』,四庫本『居』作門軍』。
  #24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問』均『閒』。
  #25郭慶藩引文『文』上有『前』字。
  #26『者』疑『老』之誤,今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當改正。
  #27趙本無『哉』字。
  #28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共』當改作『冥』。
  #29原作『方』,今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郭慶藩引文改正。
  #30【『化為人』三字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補。
  #31郭慶藩引文『過』作『遇』。
  #32《闕誤》引張君房本『夭』作『少』。
  #33『本』字依正文當改作『古』字。
  #34世德堂本『神』作『人』.
  #35世德堂本無『為』字。
  #36『知』疑『格』字誤,故據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八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南伯子葵問乎女偶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疏〕葵當為茶字之誤,猶是《人問世篇》中南伯子茶也。女偶,古之懷道人也。孺子,猶稚子也。女偶久聞至道,故能攝衛養生,年雖老,猶有童顏之色,駐彩之狀。既異几人,是故子葵問其何以致此。
  曰:吾聞道矣。
  〔注〕聞道則任其自生,故氣色全也。
  〔疏〕答云:聞道故得全生,是以反少還童,色如稚子。
  南伯子葵曰:道#1可得學耶?
  〔疏〕睹其容色,既異常人,心懷景慕,故詢其方衍者也。
  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
  〔疏〕惡惡可,言不可也。女偶心神內靜,形色外彰。子葵見有#2容貌,欣然請學。嫌其所問,故抑謂其非人也。
  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
  〔疏〕卜梁,姬姓也,倚,名也。虛心凝淡為道,智用明敏為才。言梁有外用之才而無內凝之道,女偶有虛淡之道而無明敏之才,各滯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