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者,有為也;所以為者,無為也。但知為於有為,不知為之所以出自無為也。如斯之人,雖貴總萬機,富贍四海,而不免於怵惕等患也。
  無足曰:夫富之於人,無所不利,窮美究勢,至人之所不得逮,賢#26人之所不能及,
  〔疏〕窮,盡也。夫能窮天下善美,盡人間威勢者,其惟富貴乎。故至德之人,賢哲之士,亦不能遠及也。
  俠人之勇力而以為威強,秉人之知謀以為明察,因人之德以為賢良,非享國而嚴若君父。
  〔疏〕夫富貴之人,人多依附,故勇者為之捍,智者為之謀,德者為之助,雖不臨享邦國,而威嚴有同君父焉,斯皆財利致其然矣。
  且夫聲色滋味權勢之於人,心不待學而樂之,體不待象而安之。
  〔疏〕夫耳悅於聲,眼愛於色,口嗛於味,威權形勢以適其情者,不待教學而心悅樂,豈服法象而身安乎?蓋性之然爾。
  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天下雖非我,孰能辭之。
  〔疏〕夫欲之則就,惡之則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師教而後為之哉,故天下雖非無足,誰獨辯辭於此事者也。
  知和曰:知者之為,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爭,無以為故不求。
  〔疏〕夫知慧之人,虛懷應物,故能施為舉動,以百姓心為心,百姓順之,亦不違其法度也。內心至之,所以不爭,無用無為,故不求不覺也。
  不足故求之,爭四處而不自以為貪,有餘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
  〔疏〕四處,猶四方也。夫凡聖區分,貪廉斯隔。是以爭貪四方。馳騁八極,不自覺其貪婪,棄捨萬乘,辭於九五,而不自覺其達儉。
  廉貪之實,非以迫外也,反監之度。
  〔疏〕監,照也。夫康食實性,非過迫於外物也,而反照於內心,各禀度量不同也。
  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計其患,慮其反,以為害於性,故辭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譽也。
  〔疏〕夫不以高貴為驕矜,不以錢財為娛翫者,計其灾患,憂慮傷害於真性故也。是以辭大寶而不受,非謂要求名譽者也。
  堯舜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非虛辭讓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辭其害,而天下稱賢焉,則可以有之,彼非以興名譽也。
  〔疏〕雍,和也。夫唐虞之化,宇內和平者,非有情於仁惠,不以美麗害生也;善卷許由被禪而不受,非是矯情於辭讓,不以世事害己也。斯皆就其長生之利,辭其篡弒之害,故天下稱其賢能,則可謂有此避害之心,實無彼興名之意。
  無足曰:必持其名,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則亦#27 久病長阨而不死者也。
  〔疏〕必固將欲修進名譽,苦其形體,絕其甘美,窮約攝養,矜持其生者,亦何異乎久病固疾,長阨不死,雖生之日,猶死之年。此無足之辭,以難知和也。
  知和曰:平為福,有餘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
  〔疏〕夫平等被其福善,有餘招其禍害者,天理自然也。物皆如是,而財最甚也。
  今富人,耳營鍾鼓管#28 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疏〕嗛,稱適也。管籥簫,笛之流也。夫富室之人,恣情淫勃,口爽醪醴,耳聒官商,取捨滑心,觸類感動。性之昏爽,事業忘焉,無所覺知,豈非亂也。
  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可謂苦矣;
  〔疏〕馮氣,猶憤懣也。夫貪欲既多,勞役困弊,心中侅塞,沈溺憤懣,猶如負重上阪而行。此之委頓,豈非苦困也哉。
  貪財而取慰#29,貪權而取竭,靜居則溺,體澤則馮,可謂疾矣;
  〔疏〕貪取財寶以慰其心,誘謟威權以竭情慮,安靜閑居則其體沈溺,體氣悅澤則憤懣斯生,動靜困苦,豈非疾也。
  為欲富就利,故滿若堵耳而不知避,且馮而不舍,可謂辱矣;
  〔疏〕堵,墙也。夫欲富就利,情同壑壁,譬彼堵墙,版築滿盈,心中憤懣,貪婪不舍,不知避害,豈非耻辱邪。
  財積而無用,服膺而不舍,滿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謂憂矣;
  〔疏〕戚醮,煩惱也。夫積而不散,馮而不合,貪求無足,煩惱盈懷,慤而論之,豈非憂患。
  內則疑釗請之賊,外則畏寇盜之害,內
  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
  〔疏〕疑,恐也。請,求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故在家則恐求財盜賊之灾,外行則畏寇盜濫竊之害。是以合院周回,起疏窗樓,敞出內外,來往怖懼,不敢獨行。如此艱辛,豈非畏哉。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遺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
  〔疏〕六者,謂亂苦疾辱憂畏也。殫,盡也。天下至害,遺忘不察,及其巨盜忽至,性命惙然,平生貪求,一朝頓盡,所有財寶,當時並罄,欲反一日貧素,其可得之乎。
  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繚意體而爭此,不亦惑乎。
  〔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