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疏〕籍,假也,所以寄之也人。十言九語者,為假託外人論說之也。
  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注〕父之譽子,誠多不信,然時有信者,輒以常嫌見疑,故借外論也。
  〔疏〕媒,媾合也。父談其子,人多不信,別人譽之,信者多矣。
  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注〕己雖信,而懷常疑者猶不受,寄之彼人則信之,人之聽有斯累也。
  〔疏〕吾,父也。非父談子不實,而聽者妄起嫌疑,致不信之過也。
  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
  〔注〕互相非也。
  〔疏〕夫俗人顛倒,妄為臧否,與己同見則應而為是,與己不同則反而非之。
  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
  〔注〕三異同處,而二異訟其所取,是必於不訟者俱異耳,而獨信其所是,非借外如何。
  〔疏〕夫迷執同異,妄見是非,同異既空,是非滅矣。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為耆艾。
  〔注〕以其耆艾,故俗共重之,雖使言不借外,猶十信其七。
  〔疏〕耆艾,壽考者之稱也。已自言之,不藉於外,為是長老,故重而信之,流俗之人,有斯迷妄也。
  年先矣,而无經緯本末以期年耆#2者,是非先也。
  〔注〕年在物先耳,其餘本末,無以待人,則非所以先也。期,待也。
  〔疏〕期,待也。上下為經,傍通曰緯。言此人直置#3以年老居先,亦無本末之智,故待以耆宿之禮,非關道德可先也。
  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謂陳人。
  〔注〕直是陳久之人耳,而俗便共信之,此俗之所以為安故而習常也。
  〔疏〕無禮義以先人,無人倫之道也,直是陳久之人,故重之耳。世俗無識,一至於斯。
  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
  〔注〕夫自然有分而是非無主,無主則曼衍矣,誰能定之哉。故曠然無懷,因而任之,所以各終其天年。
  〔疏〕曼衍,無心也。隨日新之變轉,合天然之倪分,故能因循萬有,接物無心;所以窮造化之天年,極生涯之遐壽也。
  不言則齊,
  〔疏〕夫理處無言,言則乖當,故直置不言而物自均等也。
  齊與言不齊,
  〔疏〕齊,不言也。不言與言,既其不一,故不齊也。
  言與齊不齊也,
  〔注〕付之於物而就用其言,則彼此是非,居然自齊。若不能因彼而立言以齊之,則我與萬物復不齊耳。
  故曰無#4言。
  〔注〕言彼所言,故雖有言而我竟不言也。
  〔疏〕夫以言遣言,言則無盡,縱加百非,亦未偕妙。唯當凝照聖人,智冥動寂,出處默語,其致一焉,故能無言則言,言則無言也,豈有言與不言之別,齊與不.齊之異乎。故曰言無言也。
  言无言,終身言,未嘗言;
  〔注〕雖出吾口,皆彼言耳。
  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注〕據出我口。
  〔疏〕此復解前言無言義。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疏〕夫#5各執自見,故有可有然。自他既空,然可斯泯。
  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
  〔注〕自,由也。由彼我之情偏,故有可不可。
  〔疏〕惡乎,猶於何也。自他並空,物我俱幻,於何處而有可不可?於何處有#6然不然?以此推窮,然可自息。斯復解前有自而然可義也。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注〕各自然,各自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注〕統而言之,則無可無不可,無可無不可而至也。
  〔疏〕夫俗中之物,倒置之徒,於無然而固然,於不可而執可也。
  非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
  〔注〕夫唯言隨物制而任其天然之分者,能無夭落。
  〔疏〕自非隨日新之變,達天然之理者,誰能證長生久視之道乎。言得之者之至也。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
  〔注〕雖變化相代,原其氣則一。
  〔疏〕禪,代也。夫物云云,禀之造化,受氣一種而形質不同,運運遷流而更相代謝。
  始卒若環,
  〔注〕於今為始者,於昨已復為卒也。
  〔疏〕物之遷貿,譬彼循環,死去生來,終而復始。此出禪代之狀也。
  莫得其倫,
  〔注〕理自爾,故莫得。
  〔疏〕倫,理也。尋索變化之道,竟無理之可致也。
  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注〕夫均齊者豈妄哉。皆天然之分。
  〔疏〕均,齊也。此總結以#7前一章之是#8,謂天然齊等之道,即以齊均之道,亦名自然之分也。
  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注〕與時俱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