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乃俄然始了無耳。了無,則天地萬物,彼我是非,豁然確斯也。
  〔疏〕前後有無之逵入非非有無之本,今後非非有無之體出有無之用。而言俄者,明即體即用,俄爾之問,蓋非賒遠也。夫玄道窈冥,真宗微妙。故俄而用,則非有無而有無,用而體,則有無非有無也。是以有無不定,體用無怛,誰能次定無耶?誰能次定有耶?此又就有無之用明非有無之體者也。
  今我則已有謂矣,
  〔注〕謂無是非,即復有謂。
  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注〕又不知謂之有無,爾乃蕩然無纖芥於胸中也。
  〔疏〕謂,言也。莊生復無言也。理出有言之教,即前請嘗言之類是也。既寄此言以詮於理,未知斯言定有言耶,定無言耶。欲明理家非默非言,教亦非無非有。恐學者滯於文字,故致此辭。
  天下莫大於秋豪#9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注〕夫以形相對,則太山大於秋豪也。若各據其性分,物冥其極,則形大未為有餘,形小不為不足。苟各足#10於其性,則秋豪不獨小其小而太山不獨大其大矣。若以性足為大,則天下之足未有過於秋豪也;若#11性足者非#12大,則雖太山亦可稱小矣。故日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太山為小,則天下無大矣;秋豪為大,則天下無小也。無小無大,無壽無二夭,是以媳蛄不羨大樁而欣然自得,斥鵲不貴天池而榮願以足。苟足於天然而安其性命,故雖天地未足為壽而與我並生,萬物未足為異而與我同得。則天地之生又何不並,萬物之得又何不一哉。
  〔疏〕秋時獸生豪毛,其末至微,故謂秋豪之末也。人生在於根褓而亡,謂之殤子。太,大也。夫物之生也,形氣不同,有小有大,有夭有壽,若以性分言之,無不自足。是故以性之為大,天下莫大於豪末;無餘為小,天下莫小於太山。太山為小,則天下無大;豪末為大j則天下無小。小大既爾,夭壽亦然。是以兩儀雖大,各足之性乃均;萬物雖多,自得之義唯一。前明不終不始,非有非
  無;此明非小非大,無夭無壽耳。
  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
  〔注〕萬物萬形,同於自得,其得一也。已自一矣,理無所言。
  既己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
  〔注〕夫名謂生於不明者也。物或不能自明其一而以此逐彼,故謂一以正之。既謂之一,即是有言矣。
  〔疏〕夫玄道冥寂,理絕形聲,誘引迷途,稱謂斯起。故一雖玄統,而猶是名教。既謂之一,豈日無言乎。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注〕夫以言言一,而一非言也,則一與#13言為二矣。一既一矣,言又二之;有一有二,得不謂之三乎。夫以一言言之,猶乃成三,況尋其支流,几物殊稱,雖有善數,莫之能紀也。故一之者與彼未殊,而忘#14一者,無言而自一。疏夫妙一之理,理非所言,是知以言言一而一非言也。且一既一矣,言又言焉;有一有言,二名斯起。覆將後時之二名,對前時之妙一,有一有二,得不謂之三乎。從三以往,假有善巧算歷之人,亦不能紀得其數,而況凡夫之類乎。
  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
  〔注〕夫一,無言也,而有言則至三。況尋其末數,其可窮乎。
  〔疏〕自,從也。適,往也。夫至理無言,言則名起。故從無言以往有言,纔言則至乎三。況從有言往有言,枝流分派,其可窮乎。此明一切方法,本無名字,從無生有,遂至於斯矣。
  無適焉,因是已。
  〔注〕各止於其所能,乃最是也。
  〔疏〕夫諸法空幻,何獨名言。是知無即非無,有即非有,有無名數,當體皆寂。既不從無以適有,豈復自有以適有耶。故無所措意於往來,因循物性而已矣。
  夫道未始有封,
  〔注〕冥然無不在也。
  〔疏〕夫道無不在,所在皆無,蕩然無際,有何封域也。
  言未始有常,
  〔注〕彼此言之,故是非無定。
  〔疏〕道理虛通,既無限域,故言教隨物,亦無常定也。
  為是而有吵也,
  〔注〕道無封,故萬物得恣其分域。
  〔疏〕吵,界畔也。理無崖域,教隨物變,是為義故,吵分不同。
  請言其吵:
  〔疏〕吵假設問旨,發起後文也。
  有左,有右,
  〔注〕各異便也。
  〔疏〕左,陽也。右,陰也。理雖凝寂,教鈴隨機。吵域不同,昇況各-異,故有束西左右,春秋生殺。
  有倫,有義,
  〔注〕物物有理,事事有宜。
  〔疏〕倫,理也。義,宜也。群物糾紛,有理存焉,萬事參差,各隨宜便者也。
  有分,有辯,
  〔注〕群分而類別也。
  〔疏〕辯,別也。飛走雖眾,各有群分;物性萬殊,自隨類別矣。
  有競,有爭,
  〔注〕並逐日競,對辯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