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
  〔疏〕心境兩空,物我雙幻,於何而有然法,遂執為然?於何不然為不然也?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註〕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
  〔疏〕物情執滯,觸境皆迷,必固為有然,必固謂有可,豈知可則不可,然則不然耶。
  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疏〕群品云云然,可其所見。皆然其所然,可其所可。
  故為是舉進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橘怪,道通為一。
  〔註〕夫筵橫而楹縱,厲醜而西施好。所謂齊者,豈必齊形狀,同規矩哉。故舉縱橫好醜,恢恑橘怪,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則理雖萬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為一也。
  [疏〕為是義故,略舉八事以破之。筵,屋梁也。楹,舍柱也。病醜人也。西施,吳王美姬也。恢者,寬大之名。恑者,奇變之稱。橘者,矯詐之心。怪者,妖異之物。夫縱橫美惡,物見所以萬殊;世情用之為傾側#31。故有是非#32不可,迷執其分。今以玄道觀之,本來無二,是以妍醜之狀萬殊,自得之情惟一,故曰道通為一也。
  其分也,成也;
  〔註〕夫物或此以為散,而彼以為成。
  〔疏〕夫物或於此為散,於彼為成,欲明聚散無怛,不可定執。此則於不二之理更舉論端者也。
  其成也,毀也。
  〔註〕我之所謂成而彼或謂之毀。
  〔疏〕或於此為成,於彼為毀。物之涉用,有此不同,則散毛成氈,伐木為舍等也。
  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註〕夫成毀者,生於自見而不見彼也。故無成與毀,猶無是與非也。
  〔疏〕夫成毀是非,生於偏滯者也。既成毀不定,是非無主,故無成毀,通而一之。
  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疏〕寓,寄也。庸,用也。唯當達道之夫,凝神玄鑒,故能去彼二偏,通而為一。為是義故,成功不處,用而忘用,寄用群才也。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註〕夫達者無滯於一方,故忽然自忘,而寄當於自用。自用者,莫不條暢而自得也。
  〔疏〕夫有夫至功而推功於物,馳馭億兆而寄用群才者,其惟聖人乎。是以應感無心,靈通不滯,可謂冥真體道,得玄珠於赤水者也。
  適得而幾矣。
  〔註〕幾,盡也。至理盡於自得也。
  〔疏〕幾,盡也。夫得者,內不資於我,外不資於物,無思無為,絕學絕待,適爾而得,蓋無所由,與理相應,故能盡妙也。
  因是已。
  〔註〕達者因而不作。
  〔疏〕夫達之士,無作無心,故能因是非而無是非,循彼我而無彼我。我因循而已,豈措情哉。
  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註〕夫達者之因是,豈知因為善而因之哉?不知所以因而自因耳,故謂之道也。
  〔疏〕已而者,仍前生後之辭也。夫至人無心,有感斯應,譬彼明鏡,方玆虛谷,因循萬物,影響蒼生,不知所以然,不知所以應,豈有情於臧否而係於利害者乎。以法因人,可謂自然之道也。
  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
  〔疏〕夫玄道妙一,常湛以#33然,非由心智謀度而後不二。而愚者勞役神明邂逅言辯而求一者,與彼不一無一異矣,不足類#34也。不知至理,理自混同,豈俟措心,方稱不二耶。
  謂之朝三。
  〔疏〕此#35起譬也。
  何謂朝三?狙公賦芋,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註〕夫達者之於一,豈勞神哉?若勞神明於為一,不足賴也,與彼不一者無以異矣。亦同眾狙之惑,因所好而自是也。
  〔疏〕此解譬也。狙,欐猴也。賦,付與也。芋,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養狙老翁,善解其意,戲狙曰:五偉與汝芋,朝三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又曰:我與汝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於七數,並皆是一。名既不虧,實亦無損,而一喜一怒,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為是。亦猶勞役心慮,辯飾言詞,混同萬物以為其一因以為一者,亦何異眾狙之惑耶。
  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
  〔註〕莫之偏任,故付之自均而止也。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夫達道聖人,虛懷不執,故能和是於無是,同非於無非,所以息智乎均平之鄉,休心乎自然之境也。
  是之謂兩行。
  〔註〕任天下之是非。
  〔疏〕不離是非而得無是非,故謂之兩行。
  南華真經註疏卷之二竟
  #1趙諫議本無『解』字。
  #2王孝魚依上句例補『為』字。
  #3四庫本『寞』作『漠』,浙江書局本寂寞作寶莫。
  #4趙本『無心而自得』作『無心自得』。
  #5世德堂本,四庫本門『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