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神人,亦不令其解悟。莊生深懷慈救,獨奈之何,故付之之自若,不強知之者也。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註〕各有所說,故異於吹。
  〔疏〕夫名言之與風吹,皆是聲法,而言者鈴有詮辨,故日有言。
  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註〕我以為是而彼以為非,彼之所是,我又非之,故未定也。未定也者,由彼我之情偏。
  〔疏〕雖有此言,異於風吹,而咸言我是,素日彼非。既彼我情偏,故獨未定者也。
  果有言邪?
  〔註〕以為有言邪?然未足以有所定。
  其未嘗有言邪?
  〔註〕以為元言邪?則據己已有言。
  〔疏〕果,次定也。此以為是,彼以為非,此以為非,而彼以為是。既而是非不定,言何所詮。故不足稱定有言也。然彼此偏見,各執是非,據己所言,故不可以為元言也。
  其以為異於轂音,亦有辯乎,其元辯乎?
  〔註〕夫言與穀音,其致一也,有辮元辮,誠未可定也。天下之情不鈴同而所言不能異,故是非紛紜,莫知所定。
  〔疏〕辮,別也。鳥子欲出卯中而嗎,謂之轂音也,言亦帶殼曰殼。夫彼此偏執,不定是非,亦何異轂鳥之音,有聲無辮。故將言說異於轂音者,恐未足以為別者也。
  道惡乎隱而有真偽?
  〔疏〕惡乎,謂於何也。虛通至道,非真非偽,於何逃匿而真偽生焉?
  言惡乎隱而有是非?
  〔註〕道焉不在。言何隱蔽而有真偽,是非之名紛然而起?
  〔疏〕至教至言,非非非是,於何隱蔽,有是有非者哉?
  道惡乎往而不存?
  〔註〕皆存。
  〔疏〕存,在也。陶鑄生靈,周行不殆,道元不偏,于何不在乎。所以在偽在真而非真非偽也。
  言惡乎存而不可?
  〔註〕皆可。
  〔疏〕玄道真言,隋物生殺,何往不可而言隱邪?故可是可非,而非非非是者也。
  道隱於小成,
  〔疏〕小成者,謂仁義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謂之小成也。世薄時澆,唯行仁義,不能行於大道,故言道隱於小成,而道不可隱也。故老君云,大道廢,有仁義。
  言隱於榮華。
  〔註〕夫小成榮華,自隱於道,而道不可隱。則真偽是非者,行於榮華而止於實當,見於小成而滅於大全也。
  〔疏〕榮華者,謂浮辯#25辭,華美之言也。只為滯於華辯,所以蔽隱至言。所以《老君經》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故有儒墨之是非,
  〔疏〕昔有鄭人名緩,學於求#26氏之地,三年藝成而化為儒。儒者祖迷堯舜,憲章文武,行仁義之道,辮尊卑之位,故謂之儒也。緩弟名翟,緩化其弟,遂成於墨。墨者,禹道也。尚賢崇禮,儉以兼愛,摩頂至踵以救蒼生,此謂之墨也。而緩翟二人,親則兄弟,各執一教,更相是非。緩恨其弟,感激而死。然彼我是非,其來久矣。爭競之甚,起自二賢,故指此二賢為亂群之帥。是知道喪言隱,方督是非。
  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註〕儒墨更相是非,而天下皆儒墨也。故百家並起,各私所見,而未始出其方也。
  〔疏〕天下莫不自以為是,以彼為非,彼亦與汝為非,自以為是。故各用己是是彼非,各用己非非彼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註〕夫有是有非者,儒墨之所是也;元是元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者,乃欲明元是元非也。欲明元是元非,則莫若還以儒墨反覆相明。反覆相明,則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非非則元非,非是則元是。
  〔疏〕世皆以他為非,用己為是。今欲翻非作是,翻是作非者,元過還用彼我,反覆相明。反覆相明,則所非者非非則元非,所是者非是則元是。元是則元非,故知是非皆虛妄耳。
  物元非彼,物元非是。
  〔註〕物皆自是,故元非是;物皆相彼,故元非彼。元非彼,則天下元是矣;元非是,則天上元彼矣。元彼元是,所以玄同也。
  〔疏〕註曰,物皆自是,故元非是,物皆相彼,故元非彼。元非彼也,則天下元是矣;元非是也,則天下元彼矣。元彼元是,所以玄同。此註理盡,元勞別釋。
  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疏〕自為彼所彼,此則不自見,自知己為是,便則知之;物之有偏也,例皆如是。若審能見他見自,故元是元非也。
  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註〕夫物之偏也,皆不見彼之所見,而獨自知其所知。自知其所知,則自以為是。自以為是,則以彼為非矣。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相因而生者也。
  〔疏〕夫彼對於此,是待於非,文家之大體也。今言彼出於是者,言約理微,舉彼角勢也;欲示舉彼明此,舉是明非也。而彼此是非,相因而有,推求分析,即體皆空也。
  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