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只是則劇,其終常至於實實爭打,蓋其戲太甚則多有過當用巧處。奇,異也,泰至,過當也。相招而飲皆以禮也,治#9初筵秩秩之時也;亂,載號載呶之時也。蓋飲酒至於過當則其為樂也多異常,故或成爭競也。凡事亦然者,言人世他事亦常如此也。諒,信也。始者之相與同為一事,未嘗不誠實相信,及至其後鄙詐生焉,此又一事也。始者之有所作為,止為苟簡之謀,弄到末後或成一件大事。此以上只泛說世間,又拈起箇言行來,蓋人世之相與涉,言語則風波之所由起。風行波上,虛而紛亂之意。纔說箇行字便有名有迹,有名則喪實矣。風波易以動者,言其易至於紛紛而不已也。實喪易以危者,言實不副名或成,患害也。無由,無端也,忿怒之言多是造設,初無端由,故曰忿設無由。偏辭,一偏之見也,花巧言語只是說得一偏,故曰巧言偏辭。歡死不擇音,言默死之時其聲音又何所擇,此譬喻忿設巧言之人,纔至於爭競,則言語之出皆不暇簡擇,今諺所謂相罵無好語是也。氣息茀然者,怒也,厲,狠戾也。怒氣既起則狠戾之心並生,我既如此,則其應我者以我之剋核大至,必生不肖之心。或時至於相戕相賊,亦皆為怒所使而不知其然矣。既為怒所使而不自知,又何暇計其終。自此以上,皆言世情或因好成惡,故牽引說至此爾。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五竟
  #訐:原作『許』,據明本改。
  #2也:原本無,據明本增。
  #3故鳥:明本作『散焉』。
  #4此:原作『比』 ,據明本改。
  #5乎,吾:原作『皆務』,據明本改。
  #6凡:原作『兄』,據明本改。
  #7粗:原作『祖』,據明本改。
  #8兩;原本『而』,據明本改。
  #9治:原作『始』,據明本改。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六
  鬳齋林希逸
  內篇人間世下
  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到此又引古書之言,就奉使事上結。令,君命也,無遷移其令即所謂傳其常情也。若受其命令而私欲圖成,或至遷改其說,則不可事之。成不成亦聽其自然,不可強欲其成,故曰無勸成。益,求多也。纔於平常心上起箇過當之念,便是有求益之心,此便不可。過度者過其常度,即過當也。遷令勸成皆是過度之念,則其謀事也必危,故曰殆事。人之相與要好極難,初非一日可成,必須悠久而後定,故曰美成在久。一言之不相投,一事之不相順,有不轉步而便成惡者,故曰惡成不及改。此意蓋謂要相惡甚易,要相好甚難,所以尤當慎也。我若乘事物之自然而遊其心於自然,托不得已而應之,意以養其中心則此為極至矣,又何必有所作為而後歸報邪。報,反命也。作為過度以求益也。致命者,言以真實而致君命於衛也。言汝之行也,莫若只以真實政其君之命而已,不可過為思慮,論其成與不成也,即此真實致命便是難能之事。汝須要能盡此方可。就此又著一難字,蓋謂處此亦難矣。所謂遊於彀中,中央者,中地也。此篇名以人間世者,正言處世之難也。看這一段曲盡世情,非莊子性地通融,何以盡此曲折。說者以莊老只見得道心惟微一截,無人心惟危一截,此等議論果為如何,但讀其書未子細爾。
  顏闔將傅衛靈公太子而問於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汝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
  顏闔將為太子之傅而求教於伯玉。有人於此者,指太子也。其德天殺猶言天奪其鑒也。殺猶銷鑠也,隕霜殺草之殺,言其德性為造物所銷鑠也。無方,無法度也,言彼為敗度敗德之事。縱而不問,則將來必危吾國,若欲救正之,則其禍必先及我。太子之智,能知人之過,而自為過惡則不知改。奈之何者,吾無如之何也。正汝身者,言且就自家身上理會起。就,從也,隨順之也。和,調和也,誘導之也。外為恭敬隨順之形,而內則盡我調和誘導之心,故曰: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莫若者,言求其方法無出於此也。雖然一轉又妙。之二者,和與就二者也隨順而與之為一,則是就而入也;有誘導之心而圭角稍露,則是和而出也。就而至於入,則和自家都放倒了,故曰: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和而至於聲名出,則彼必忌害,必成殃禍,故曰:為聲為名,為妖為孽。此處文最奇。嬰兒者,如無知小兒然也;無町畦者,無畔岸也,言其跌蕩而無繩準也。無崖者,無涯際也,言為事不思到盡處如何也。嬰兒、無町畦、無崖,皆是形容無知妄為之人。彼方如此無知,如此妄為,我且順之,故曰亦與之。到其有可覺悟處就加點化,使之躍然醒悟,或可以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