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經》改。
  #3加:據《雲笈七籤》當作『佳』。
  #4如沐浴:《雲笈七籤》作『如新沐浴之人』。
  #5知心之使氣於手足:《雲笈七籤》作『是知心之所使氣,甚于使手』。
  #6理:原奪,據《雲笈七籤》補。
  #7乾澀:《雲笈七籤》作『口乾舌澀』。
  #8小:原奪,據文義補。
  #9止:原作『心』,據《雲笈七籤》改。
  #10氣者身之主:原作『身之主者精』,據《雲笈七籤》改。
  嵩山太無先生氣經
  經名:嵩山太無先生氣經。又名《太無先生氣經》。不著撰人。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參校版本:《雲笈七籤》,收入該書卷五十九。
  嵩山太無先生氣經卷下
  修存訣
  凡胎息氣者,其道皆先叩齒三十·六通,集諸神,然後轉頸一匝,其胎息已,咽喉嚥之,如此三通,方以舌內外磨,料取玉津液,滿口漱溜,昂頭嚥之。上補泥丸,下潤五臟。
  至夜半及五更,展腳握固,展兩手,去身五寸,其枕高三寸,閉目依前法嚥之。梳洗了,暖取一杯酒飲之。胎息滋六府,酒引氣潤百關。聖人言:人在氣中,氣在人中。人不離氣,氣不離人。人藉氣而生,氣散人死。人死生之理,盡在氣中,但調煉元氣,求死不得。王老云:久而行之,求死不得。此之謂也。老君云:甘雨潤萬物,胎津潤百體。《黃庭經》云:晝夜不寐迺成真。上致神仙,下益其壽,在身所有疾病,想氣攻之,其疾立愈。其真氣逐濁氣下泄,即覺神情爽利,器宇沖和。老君曰:靈谷玉英,並在已身。名山大澤,採藥服食可以滋助正氣,若全使之,即與道有乖。若久服胎息不亂者,自然氣圓成真妙,不假羽翼而乃昇騰也。
  夫胎藏嬰兒,握固服元氣。握固是天地之問。握者,猶心閉門,邪氣不入也。夫嬰兒所以握固,在母腹中飲其元氣,故號日胎息。合本元氣不動不搖,自然不飢不渴也。
  學胎元者,若閉氣極悶,即微吐其濁氣,呵而出之,旋便卻閉,常守其元,自然成妙矣。夫人身稟元氣所生,還須以胎元補之。故曰:保其元氣,是日自然還丹步虛。曰:沖虛太和氣,吐納流霞津。胎息靜百關,寥寥究三便。泥丸洞明鏡,遂成金華仙。又曰:常念餐元精,煉液固形質。
  學道之人,常含元氣,抱漱流霞,充灌關府,津潤骨節,回凋朽之頹齡,復童嬰之怡顏。吐納改容,若非煉液如此。凡胎息上衝咽喉,用何物為應?以雷嗚應候為胎息矣。握固亦常行。夫咽喉下有十二樓,胎息氣上通頭,嚥之,名日補腦之法。秘之!故日飢食太和自然之氣,即胎息也。渴飲華池漿,口中津液也。得津液還歸溉灌神門,腎宮滋潤,玉液甘甜,深宜保之。夫五臟上應列宿,下應五行,常須以清諍保之矣。
  慎糧法
  慎氣法曰:夫氣之為理也,納而難固,吐而易竭。難固須保全,易竭須潛而勿泄。真人曰:學道如憶朝餐,未有不得之者;惜氣如惜面目,未有不全者。又曰:若使惜氣如一身之先急者,吾少見枯悴也。其於接對言笑,須宜省約,運動呼叫,特宜調緩,觸類愛慎,方免損矣。夫人與天地合體,陰陽混氣,皮膚骨髓、腑臟榮衛、呼吸進退、寒暑變異之事,莫不同乎二儀五行也。是知天地否泰,陰陽之氣亂焉,臟腑不調,經脈之候病矣。因外寒暑之病起於風,因所致者百病起於氣。故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何來?是故須知形神以性和而全之,審內外之病而慎之。
  夫人有三丹田,以合三元上中下也。上丹田泥丸腦宮也,其神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其神赤衣冠,治上元也。中丹田絳宮心也,其真人字子丹,一名中光堅,其神赤衣冠,治中元也。下丹田臍下氣海精門也,其神嬰兒,字元陽,一名谷下玄,赤衣冠,治下元也。此三丹田,以應三元,中各有一神,若虧損即氣漏精泄,精泄即氣散也。夫精者身之根。根者氣之位,精全即氣全,精泄即氣泄,唯精與氣須全耳。又云:精能食氣,形能食味。夫嚥氣不得和津液嚥之,津液須別嚥。若和津液,恐招生風,入腹成疾。咽津液時,須候出息嚥之,尤妙也。
  嵩山太無先生氣經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