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不足,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餘,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長全足,加之導養,年未可量。
  《道機》曰: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淫泱無度,作逆陰陽,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
  《河圖帝視萌》曰:侮天時者凶,順天時者吉。春夏樂山高處,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壽考無窮。
  《維書寶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潤以元氣,藥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藏,繫在心肺,終身無患。
  《孔子家語》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類。食氣者神明而壽,仙人、靈龜是也。食穀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無思慮。
  《傳》曰:雜食者,百病妖邪所鍾,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
  太史公司馬談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神形早衰,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託者,形也。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乃聖人重之。夫養生之道,有都領大歸,未能具其會者,但思每與俗反,則間踐勝轍,獲過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歟。
  《小有經》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志,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僭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憔煎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無多者,幾乎真人大計。奢懶者壽,怪勤者夭,放散劬吝之異也。田夫壽,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驗也。處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務繁簡之殊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
  胡昭曰:目不欲視不正之色,耳不欲聽醜穢之言,鼻不欲向羶腥之氣,口不欲嘗毒刺#5之味,心不欲謀欺詐之事,此辱神損壽。又居常而嘆息,晨夜而吟嘯,干正來邪也。夫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身損慮,先去亂神犯性#6,此則嗇神之一術也。
  《黃庭經》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名日飲食自然。自然者,則是華池。華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則不飢也。
  《老君尹氏內解》曰:唾者,凌為醴泉,聚為玉漿,流為華池,散為精浮,降為甘露。故口為華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藏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支節、毛髮,宗之而生也。
  《中經》曰:靜者壽,躁者夭。靜而不能養臧壽,躁而能養延年。然靜易御,躁難將,盡順養之宜者,則靜亦可養,躁亦可養。
  韓融元長曰:酒者,五穀之華,味之至也,亦能損人。然美物難將而易過,養性所宜慎之。
  邵仲湛曰:五穀充肌體而不能益壽,百藥療疾延年而不甘口。甘口充肌者,俗人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寶。
  《素問》曰:黃帝問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百歲而動作不衰;謂血氣猶盛也。今時之人,年始半百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將人之失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房中交接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度,不妄動作。故能#7與神俱,盡終其天命,壽過百歲。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慾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遊於陰陽,生治起居,無節無度,故半百而衰也。
  老君曰: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如膏之用,小灶與大耳。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煩而我少記,眾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不修仕祿之業#8,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無謂幽冥,天知人情。無謂間昧,神見人形。心言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千,地收人形。人為陽善,吉人報之。人為陰善,鬼神報之。人為陽惡,賊.人治之。人為陰惡,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以響。
  老君曰:人修善積德而遇其凶禍者,受先人之餘殃也;犯禁為惡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餘殃也。
  《名醫叔病論》曰:世人不終耆壽,咸多夭段者,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貶#10筋肉,血氣將無,經脈便擁,肉理#11空疏,唯招蠱#12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矣。不異舉滄波以注燸火,頹華嶺而斷涓流,語其易也,甚於玆矣。
  彭祖曰: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聲,不思色,不思勝,不思負,不思失,不思得,不思榮,不思辱,心不勞,形不極,常導引納氣胎息爾,可得千歲。欲長生無限者,當服上藥。
  仲長統日;蕩六情五性,有心而不以之思,有口而不以之言,有體而不以之安,安之而能遷,樂之而不愛,以之圖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其彭祖、老聘庶幾,不然彼何為與人者同類,而與人者異壽?
  陳紀元方曰: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