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纪事
  
  (清)陈澧 辑
  
  
  孝经纪事引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条,抄而刻之,其余更俟续刻焉。咸丰十一年二月。
  
  孝经纪事
  
  《孝经》:十三经皆圣人教人之书也,而至德要道尤在《孝经》。其书最少,其义最显。近年考试□(一)。功令增《孝经》论,盖欲天下人人读之。此所以顺天下也。自□功令颁布以来,不知天下果人人读之欤?其读者视为圣人教人之书欤?抑但视为考试题目欤?而世俗之人方取浮屠道士之语写刻传布,以为可以劝善戒恶而不知求之圣人之书,非所谓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欤?澧既刻《孝经》唐石台本,又刻开成石经本,乃抄十七史中论说《孝经》之事若干条为一帙以缀后,将来有续抄者更当增入之,欲以此为读《孝经》者劝,使知其不可不读而 [不]徒为考试题目而已也(二)。【『而』字下当脱『不』字——寿昌校。】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尚武城人(三),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四)。
  
  《汉书艺文志》云(五):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孝经》】
  【要添『孝经』二字(六)。】
  
  《汉书疏广传》云(七):[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为少傅(八),……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
  
  《后汉书六十二叶荀爽传》曰(九):[故]汉制使天下诵《孝经》。
  【采此条以见人人皆当读《孝经》。】
  
  《后汉书儒林传》(十):明帝即位,……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十二):[凉州刺史]宗枭患多寇叛(十三),谓勋曰:『凉州寡于学术,故屡到反暴(十四),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或使人知义(十五)。』
  
  《晋书刘超传》(十六):恭帝时年八岁,虽幽厄之中,超犹授《孝经》、《论语》。
  
  《晋书车允传》(十七):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讷侍讲(十八),侍中卞忱执读(十九),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允与丹阳尹王混擿句(二十),时论荣之。
  
  《晋书皇甫谧传》(二十一):[笃终制曰](二十二):平生之物皆无自随,唯赍《孝经》一卷(二十三),示不忘孝道。
  【采此条以见终身不可离《孝经》。】
  
  《宋书何承天传》(二十四):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同为执经(二十五)。
  
  《南齐书张敬儿传》(二十六):敬儿始不识书,晚既为方伯,乃习字读《孝经》、《论语》(二十七)。
  【采此条亦见武人当读《孝经》。】
  
  《南齐书王俭传》【八叶】(二十八):[后]上使陆澄诵《孝经》(二十九),自『仲尼居而还』 (三十),俭曰:『澄所谓博而寡要,……』乃诵『君子之事上』章。上曰:『善。张子布更觉非奇也。』
  
  《南齐书》(三十一):刘瓛答齐高帝曰:『政在《孝经》。』……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万宝万世。』
  【采此条以见《孝经》即政事。】
  
  《梁书儒林皇侃传》(三十二):常日限诵《孝经》二十徧以拟观世音经。
  
  《梁书庾子兴传》(三十三):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
  【采此条亦见《孝经》虽少,所包实多。】
  
  《梁书王僧孺传》(三十四):[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
  
  《陈书徐陵传》(三十五):皇太子入学,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孝克,陵子】(三十六)。
  【采此条以见赏者当读《孝经》。】
  
  《陈书徐陵传【子份】》(三十七):陵尝遇疾,甚笃。份烧香泣涕,跪诵《孝经》,日夜不息,如此者三日。陵疾豁然而愈。
  【《南史》同(三十八)。】
  【采此条以诱俗人。下三条同。】
  
  《南史文学岑之敬传》(三十九):之敬始以经业进,而博涉文史,雅有词笔,不为醇儒(四十),性谦谨(四十一),未尝以才学矜物,接引后进恂恂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