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字部】 腸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又【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又【博雅】詳也。 又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又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又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又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又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又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又【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腹 【未集下】【肉字部】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爾雅釋詁】腹,厚也。【詩小雅】出入腹我。【傳】厚也。【箋】腹,懷抱也。【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易說卦】坤爲腹。【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註】趙臣。 又人名。【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腻 【未集下】【肉字部】 膩 【唐韻】【集韻】【韻會】□女利切,音□。【說文】上肥也。【玉篇】垢膩也。【廣韻】肥膩。 又滑也。【宋玉招魂】靡顏膩理。【註】膩,滑也。 【類篇】或作□。

腼 【戌集中】【面字部】 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說文】面見也。从面見,見亦聲。【詩小雅】有靦面目。【爾雅釋言】靦,姡也。【註】面姡然。【越語】余雖靦然而人面哉。【註】靦,面目之貌。 又【玉篇】慙貌。【廣韻】面慙。 【說文】或作□。【玉篇】同□□。

腾 【亥集上】【馬字部】 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滕。【玉篇】上躍也,奔也。【禮月令】季春,合累牛騰馬,游牝于牧。【註】累、騰,皆乗匹之名。【疏】季春陽盛,物皆產乳,故合累牛騰馬,使牝就牡,欲孳生蕃也。 又【說文】傳也。一曰犗馬也。 又姓。 又與媵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衆人騰羞者盡階,不升堂,授以蓋降出。【註】騰當作媵。媵,送也。授,授先者一人。 俗作驣。考證:〔使牡就牝,欲孳生蕃也。〕 謹照月令疏原文使牡就牝改使牝就牡。

【午集上】【瓦字部】 【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音同。【廣韻】瓦。【集韻】瓪,小牡瓦也。【類篇】或作□。

艾 【申集上】【艸字部】 艾 【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音礙。【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又【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長者多更歷。 又【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 又養也。【詩小雅】保艾爾後。 又止也。【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 又報也。【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又【史記歷書】橫艾淹茂。【索隱】橫艾,壬也。 又山名。【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又亭名。【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 又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又【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穀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註】艾,穫也。 又與乂通,治也。【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 又【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註】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經文字】从义,訛。【集韻】或作。字原从□,作艸下□。考證:〔【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 謹按原文艾下無人字,謹改人字爲又字,作更端之詞屬下爲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