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则”。
  ○释曰:云“官陈币”者,即上文“官具”者也。馆人布幕於地,官陈币於其上。云“奉,所奉以致命,谓束帛及玄也”者,所奉谓後享时奉,入以致命,故知。是以下文享时所致,束帛加璧以享君,玄加琮以享夫人,郑不言璧琮者,璧琮不陈,厥明乃授之也。云“马言则者,此享主用皮,或时用马”者,主用皮,谓有皮之国。国无皮者,乃用马。故下云:“庭实,皮则摄之。”郑注:“皮言则者,或用马也。”记云“皮马相可也”,注“犹代也。土物有宜”也。云“马入则在幕南”者,以经云“马则北面,奠币于其前”也,是马在幕南。故下展币时云:“马则幕南北面,奠币于其前”也。知“皮马皆乘”者,案下宾觌时云“总乘马”,又云“礼,玉束帛乘皮”,是皆乘也。
  使者北面,众介立于其左,东上。(既受行,同位也。位在幕南。)
  [疏]“使者”至“东上”。
  ○注“既受”至“幕南”。
  ○释曰:云“既受行,同位”者,对未受命行已前,卿大夫士面位各异,是以记云:“使者既受行日,朝同位。”郑注云“谓前夕币之,同位者,使者北面,介立于其左,少退,别其处臣也”是也。知“在幕南”者,币在幕上,使者须视币,故在幕南也。
  卿大夫在幕东,西面北上。(大夫西面,辟使者。)
  [疏]“卿大”至“北上”。
  ○注“大夫”至“使者”。
  ○释曰:此谓处者,大夫常北面,今与卿同西面,故云“辟使者”。
  宰入,告具于君。君朝服出门左,南乡。(入告,入路门而告。)
  [疏]注“入告”至“而告”。
  ○释曰:朝在路门外,故知“入路门”,至路寝而告君,以其在路寝听政处故也。
  史读书展币。(展犹校录也。史幕东西面读书。贾人坐抚其币。每者曰在必。西面者,欲君与使者俱见之也。)
  [疏]“史读书展币”。
  ○注“展犹”至“之也”。
  ○释曰:知“史幕东西面”者,以其君南面,使者北面,故知幕东西面读之可知,是以郑云“欲君与使者俱见之也”。知贾人抚币者,以其贾人主币行者,故知贾人抚币。受之其币,谓官具之者,非直所奉而已。若然,贾人当在幕西,东面抚之,亦欲使君与宾俱见之也。
  宰执书,告备具于君,授使者。使者受书,授上介。(史展币毕,以书还授宰,宰既告备,以授使者。其受授皆北面。)
  [疏]注“史展”至“北面”。
  ○释曰:云“史展币毕,以书还授宰”者,以其宰在幕东,西面,史居前西面,读书展币,展币讫,明回还授宰,宰以书授使者。云“其受授皆北面”者,当宰以书授使者之时,宰来至使者之东,北面授使者,使者北面授介,三者皆北面,向君故也。
  公揖入。(揖,礼群臣。)
  [疏]“公揖入”。
  ○释曰:以展币授使者讫,礼毕,故入於寝也。
  官载其币,舍于朝。(待旦行也。)
  [疏]“官载”至“于朝”。
  ○注“待旦行也”。
  ○释曰:此云“官”,谓官人从宾行者,与前官陈币者异。必知行者,以下文入竟又展之,又“有司展群币以告”,注云“有司,载币者,自展自告”是也。云“待旦行”者,下文“厥明,释币遂行”是也。
  上介视载者,(监其安处之,毕乃出。)
  [疏]“上介视载者”。
  ○注“监其”至“乃出”。
  ○释曰:经直云“上介视载者”,注云“监其安处之,毕乃出”,不言馀人出,则上文舍於朝,不出,待旦则行,以其须守币故也。
  所受书以行。(为当复展。)
  [疏]“所受书以行”。
  ○注“为当复展”。
  ○释曰:“书”谓前宰授使者,此书将行,为当复展故也。
  厥明,宾朝服释币于祢。(告为君使也。宾,使者谓之宾,尊之也。天子诸侯将出,告群庙,大夫告祢而已。凡释币,设洗盥如祭。)
  [疏]“厥明”至“于祢”。
  ○注“告为”至“如祭”。
  ○释曰:自此尽“亦如之”,论宾与上介将行告祢之事。云“朝服”者,卿大夫朝服祭,故还服朝服告也。云“天子诸侯将出,告群庙”者,案《礼记曾子问》云:“孔子曰:诸侯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注云:“皆奠币以告之。”是诸侯出告群庙。案彼下文又云:“孔子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遂奉以出。”是天子与诸侯同告群庙之事。云“大夫告祢而已”者,大夫三庙,降天子,不得并告,故直告祢而已。若父在则告祖,知者,下记云:“赐饔唯羹饪。筮一尸,若昭若穆。”注云:“筮尸若昭若穆,容父在,父在则祭祖,父卒则祭祢。”以此言之,明初行时,父在释币於祖庙可知。案昭元年楚公子围聘於郑,云“布几筵,於庄、共之庙而来”,服氏云:“庄,谓楚庄王,围之祖。共王,围之父。”是大夫并告群庙者。彼不告聘,直告娶,故得并告。古者大夫得因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