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以为期已下之丧,皆其臣属,故不服。然制礼之意,不但为此。古人有丧不祭,诸侯有山川社稷宗庙之事,不可以旷,故惟服三年,而不服期。大夫亦与于其君骏奔在庙之事,但人数多,不至于旷,故但降之而已。此古人重祭之义,后人不知,但以为贵贵而已。【原注】正义曰,期之丧达乎大夫,谓旁亲所降在大功者得为期丧,还着大功之服。若天子诸侯旁期之丧,则不服也。【杨氏曰】本是贵贵之义,故云无贵贱,一也。【又曰】诸侯绝旁亲,然尊同,则又为之服,可以见之矣。【沈氏曰】毛西河经问详驳之,大略仍从贵贵之说,而以有丧不祭为无出,且误解。【汝成案】贵贵则重祭之义已包。
  诸侯亦有期服,如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诸父而臣昆弟。且亦有大功服,如姑姊妹嫁于国君,尊同则不降。记特举其大概言之尔。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即解上三年之丧,达乎天子一句,此举其重者而言。然三年之丧,不止父母。左氏昭公十五年传,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谓穆后与太子王后。谓之三年者,据达子之志而言,其实期也。是天子亦有期丧。
  达孝
  达孝者,达于上下,达于幽明,所谓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者也。【原注】与达道达德之达同义。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无丰于昵,祖己之所以戒殷王也。自八以下,众仲之所以对鲁隐也。以客为臣,子游之所以规文子也。亲亲之道,赖贤人而明者多矣。汉哀帝听冷褒、段犹之言,而尊定陶共皇。唐高宗听李绩之言,而立皇后武氏。不知人之祸且至于斁伦乱纪而不顾,可不慎哉。
  人伦之大,莫过乎君父,而子夏先之以贤贤易色,何也?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也。
  父子之亲,长幼之序,男女之别,非师不明。教人以礼者,师之功也。故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诚者,天之道也
  诚者,天之道也。故天下雷行,物与无妄,而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莫非诚也。故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肫肫其仁
  五品之人伦,莫不本于中心之仁爱,故曰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又曰,其送往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如有求而弗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亡矣丧矣,不可复见已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此于丧而观其仁也。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又曰,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此于葬而观其仁也。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又曰,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此于祭而观其仁也。自此而推之,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天下之大经毕举而无遗矣。故曰,孝弟为仁之本。
  卷七
  孝弟为仁之本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是故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此之谓孝弟为仁之本。【钱氏曰】按初学记友悌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论语,俱云其为人之本与。有子先言其为人也孝弟,后言其为人之本,首尾相应,亦当以为人长也。
  察其所安
  求仁而得仁,安之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安之也。使非所安,则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矣。
  子张问十世
  记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自春秋之并为七国,七国之并为秦,而大变先王之礼。然其所以辨上下,别亲疏,决嫌疑,定是非,则固未尝有异乎三王也。故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自古帝王相传之统,至秦而大变。然而秦之所以亡,汉之所以兴,则亦不待谶纬微讳而识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此百世可知者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此百世可知者也。
  媚奥
  奥何神哉?如祀竃,则迎尸而祭于奥,此即竃之神矣。【原注】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注,牖下,室西南隅,所谓奥也。李氏曰,户东而牖西,户不当中而近东,则西南隅最为深隐,故谓之奥,而祭祀及尊者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