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子全书
  
  宋 汪晫编
  
  
  
  目录
  提要
  内篇天命第一
  内篇鸢鱼第二
  内篇诚明第三
  外篇无忧第四
  外篇胡母豹第五
  外篇丧服第六
  外篇鲁缪公第七
  外篇任贤第八
  外篇过齐第九
  
  提要
  
  
  臣等谨案。子思子全书一卷。宋汪晫编。考晁公武读书志。载有子思子七卷。晫葢亦未见其本。故别作是书。凡九篇。内篇天命第一。鸢鱼第二。诚明第三。外篇无忧第四。胡母豹第五。丧服第六。鲁缪公第七。任贤第八。过齐第九。其割裂中庸。别立名目。与曽子载孝经大学同。又晫辑曽子。用朱子改本大学。至孔丛一书。朱子反复辨其伪。而晫采之独多。已失鉴别。又往往窜乱原文。如孔丛子子上杂所习请于子思。注曰。杂者。诸子百家。故下文子思答曰。杂说不存焉。此书引之。改曰。子上请所习于子思。则与子思答义全不相贯。孔丛子仲尼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一疑。此书引之。圣字下多一区字。疑字上多一物字。又孔丛子云。伋于进瞻。亟闻夫子之教。此书引之。以进瞻作进善。轻改旧文。均失先儒详慎之道。且与曽子所引均不着其出典。亦非辑録古书之体。较薛据孔子集语葢瞠乎后矣。特以书中所録虽真赝互见。然多先贤之格言。故虽编次蹖驳。至今不得而废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内篇
  
  天命第一
  
  
  凡九章
  
  子思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隠。莫显乎微。故君子愼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仲尼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仲尼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仲尼曰。道其不行矣夫。
  
  仲尼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仲尼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云尘子按:四书章句集注断句为“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
  
  仲尼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仲尼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寛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仲尼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云尘子按:四书章句集注断句为“遯世不见知而不悔”。)
  
  内篇鸢鱼第二
  
  
  凡九章
  
  子思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仲尼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子思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