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子曰: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故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也。
  
  或问:天民与大人之道何以异?子曰:顺天而行道者,天民也。顺天而为政者,天吏也。大人则进乎此矣。
  
  子曰:君子处难贵守正,而不知其它也。守正而难不解,则命也。遇难而不固其守,以自放于邪滥,虽使苟免,斯亦恶德也。知义命不为也。
  
  子曰:先儒母弟之说非也。礼云:立嫡子。母弟者,谓嫡也,非以同母为加亲也。以同母为加亲,是知母而不知父,非人道也。
  
  子曰:圣人之德,无所不盛。古之称圣人者,自其尤盛而言之。尤盛者,见于所遇也。而或以为圣人有能有不能,非知圣人者也。
  
  子曰:厚责于吾所感,薄责于吾所应,惟君子能之。
  
  子曰:圣人责人缓而不迫,事正则已矣。
  
  或问:君子与小人处也,必有侵陵困辱之患,则如何?曰:于是而能反己,兢谨以远其祸,则德益进矣。诗不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子曰:人各亲其亲,然后能不独亲其亲。
  
  子曰:君子常过于厚,小人常过于薄。君子常过于爱,小人常过于忍。
  
  子曰:欲利己者,必损人。欲利财者,必敛怨。
  
  子曰:今之世称曰善人者,岂如无恶可欲也哉?殆亦昏弃无立之异名。
  
  子曰:圣人之心,未尝有志,亦无不在,盖其道合内外,体万物。
  
  子曰:圣人之心,虽当忧劳,未尝不安静,其在安静,亦有至忧,而未尝劳也。
  
  子曰:万物之理,皆至足,而人于君臣父子之间不能尽其分者多矣。
  
  子曰:无物无理。惟格物可以尽理。
  
  或问:圣人之道,其难知也?子曰: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盖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是言也?涵蓄无穷之旨,学者宜深思也。
  
  子曰:羁靮以御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制在人,而不知羁靮之用本于马也。圣人之化亦如是。
  
  子曰:君子之道,贵乎有成,有济物之用,而未及乎物,犹无有也。
  
  子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子曰:圣人,天地之用也。
  
  子曰:圣人尽道,以其身之所行者教人,是欲天下之人皆至于圣人之域也。佛氏逃父弃家,毁绝伦类,独处山林之下,乃以所轻所贱者施诸人,岂圣人君子之心哉?
  
  子曰:凡物有形,则声色臭味具焉。四者之虚实均而实胜也。意言数象亦然。
  
  子曰:梦之所接,无形声。而心所感通,则有形声之理。物生者,气聚也。物死者,气散也。
  
  子曰:君子在蹇,则有以处蹇;在困,则有以处困。道无时而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子曰:元者,物之先也,未有不善者。成而后有败,兴而后有衰,得而后有失。事无不然者。故孔子赞之曰:元者,善之长也。
  
  子曰:凡人有己,必用才。圣人忘己,何才之足言?
  
  或问:符瑞之事有诸?子曰:有之。
  
  圣人不道焉,何也?曰:因灾异而修德,则无损。因祯祥而自恃则有害。是以不道也。
  
  子曰:尧夫云:能物物则我为物之人也,不能物物则我为物之物也。夫人自人,物自物,其理昭矣。
  
  子曰:合而生非来也,尽而死非往也。然而精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谓之往亦可矣。
  
  子曰:与昧者语,如持掖醉人,左扶之则右仆,右扶之则左仆。欲其卓立中涂,不可得也。
  
  子曰:庄周言神人者,非也。圣而不可知则不可得而名,故以神称之,非谓神人加于圣人一等也。
  
  子尝言:昔游乎雍华之间,关西学者六七人从予行。一日亡千钱,仆者曰:非晨装遗,必涉水沉之矣。子曰:惜哉!
  
  有谓子曰:是诚可惜也。又有曰:微哉!千钱又何足惜也?又有曰:水中、囊中,人亡,人得,可以一视,何叹可惜也?子曰:人苟得之,则非亡矣。今乃坠诸水,则无用,吾是以叹之。
  
  及语吕与叔曰:人之器识乃如是之不同也。与叔曰:夫三子之言如何?子曰:最后者善。与叔曰:善则善矣,观夫子之言,则见有体而无用也。予因善志之。既十有五年,阅故编,见之,思与叔不幸而蚤死,为之陨涕。
  
  子曰:君子之学必日进,则日新。不日进,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惟圣人之道,无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子曰:圣人之言,其远如天,若不可阶而升也。其近若地,则亦可以履而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