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曲之说,以贻(遗留)误来学,遂为近代以来言乐者之一大迷津(道也)矣。]
  
  [案:蔡元定《律吕新书》起调/毕曲之说,于古未之前闻也。
  (前人乐书既「原不可尽信」,则即有前闻,亦不一定为事实真相!)。
  彼盖因郑译之八十四调,去二变而演为六十调,于心终觉茫然无术以别之,因见沈氏《笔谈》某调杀声用某字,又见(张功甫1153―1211<)行在(录>)谱子:“首一字是某调,章尾即以某调终之”之语,又以“杀声”及‘首尾”等语不典,遂乃撰为起调/毕曲之言,以为六十调之分别在此,而又讳其所自来,以惊愚惑众,究之于沈氏(括,字存中)之所谓杀声者,又何尝了然于心哉!
  某调杀声用某字者,欲作乐时见此曲杀声是某字,即用某调奏之(不错!),非宫调同此抗坠,而徒恃杀声一字以为分别也(否!杀声既为宫调之关键,则杀声用某字,自当即某宫调么!但杀声是调首,而并非毕曲!)
  如宫调别无可辨,徒以杀声辨之,则黄钟起调/毕曲谓之黄钟宫者,改作太簇起调/毕曲,又可谓之太簇宫,则宫调亦至无定不可据之物矣。(前言杀声,后言起调/毕曲,两者本非一物么!问题在此!)
  后之论乐者,如唐应德(顺之,明1507─1560)、(安溪)李(光地)晋卿(1642-1718)辈,咸奉起调/毕曲为圣书,岂知其为郢(ㄧㄥv)书燕说(误解文字,穿凿附会)浅近如此乎?
  杀声者,即姜尧章所谓“住字”也(不错!)。
  以今器考之,
  
  琵琶第一弦声最浊,即琴第七弦,燕乐七宫应之(此论无据!)。杀声:
  高 宫用(下)四字(大吕),即四字调;( G调)
  仙吕宫用(下)工字(夷则),即工字调;( D调)
  中吕宫用(下)一字(夹钟),即一字调;( A调)
  黄钟宫用(下)凡字(无射),即凡字调。(bE调)
  道 宫用 上字(仲吕),即上字调;(bB调)
  正 宫用 六字(黄钟),即六字调;( F调)
  南吕宫用 尺字(林钟),即尺字调;( C调)
  古七宫一均,即今琵琶之七调也。(此论无据!)
  
  三弦第一弦声最浊,即琵琶之第二弦,(此说不实!)燕乐七商应之(此论无据!)。杀声:
  高大石调用(下)一字,即一字调;
  商 调用(下)凡字,即凡字调;
  
  双 调用 上字,即上字调;
  越 调用 六字,即六字调。
  小 石 调用 尺字,即尺字调;
  大 石 调用(高)四字,即四字调;
  歇 指 调用(高)工字,即工字调;
  古七商一均,即今三弦之七调也。(此论无据!)
  
  今之俗乐,用三弦不用琵琶,然则今之
  (下)一字调乃古之高 宫,
  (下)凡字调乃古之仙吕宫,
  上字调乃古之中吕宫,
  六字调乃古之黄钟宫,
  尺字调乃古之道 宫,
  (高)四字调乃古之正 宫,
  (高)工字调乃古之南吕宫,
  (「其杀声用某字,即今之某字调也」,是不错的。
  惟“今之俗乐,用三弦不用琵琶”之说,为凌廷堪所独创,但并无任何论据。
  事实当是,高宫(在宋属大吕(下四)宫),在唐属夹钟(下乙)宫,高大石调在宋属夹钟(下乙)商,(在唐属仲吕(上)商)。这是律制问题么!与今之俗乐,用三弦之对应,不用琵琶之对应,何干呀?
  “高 宫用(下)四字,即四字调;
  中 吕 宫用(下)一字,即一字调;
  高大石调用(下)一字,即一字调;
  (下)一字调,乃古之高 宫”四句,用“今之俗乐,用三弦不用琵琶”之说,如何能自圆其说呀?!)
  
  故(?)南宋七商,亦「用」黄钟至无射七律也。
  (那七律?七宫杀声为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商杀声则为夹无仲黄林太南,皆有黄钟,无射两律!
  且「用」字何意?
  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均,都「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
  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岂非全「用」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律?)
  七角一均,宋人已不用,七羽一均,元人已不用,
  今俗所用之七宫,又(?)古燕乐之七商,则今乐又高于古乐二律矣。([1][56])
  (否!作者不知宋铁尺律高于唐玉尺律两律,也不知商调的杀声,为调名制亦恰高于之调名制两律,乃有此误说!)
  
  《辽史乐志》所谓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十声者,以燕乐杀声考之,有六无合,有四无五,有尺无勾(否!依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