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笔不断,人不能也。书评称褚河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以为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密不至近,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得宜耳。笔势图云: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用,十起五伏。智果心成颂曰:统视连行,要在相承起伏。

  张怀云:随字转变。谓如兰亭之字,各变体也。

  孙过庭云: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又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张彦远云:草书体势,一笔而成,血脉隔行不断。王子敬明其深旨。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此知书画用笔同矣。

  张敬玄云:法成之后,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递相管束,不论多少。

  蔡希综法书论云: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故何延之云:右军兰亭,每字皆构别体,盖其理也。又云: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互相钩连,勿令其断。

  姜尧章云:下笔之初,有搭锋,有折锋,一字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是折锋,应左其故也。又有平起如隶画,藏锋如篆画,大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

  陈伯敷云:篇段平起伏,六分之,一平,其三起,最后二分伏。平者圆稳而平画多也,起者振起而仰画多也,伏者收敛而偃画多也。

  ○从古篇第五

  自苍颉始造书契,而古文篆隶,相滋以生。今之真书,即古隶法,行草二体,皆自此生。故善书者笔迹皆有本原,偏旁皆从篆隶。智者洞察,昧者莫闻。是以法篆则藏锋,折搭则从隶,用笔之向背,结体之方圆,隐显之中,皆存是道。人徒见其规模乎八法,而不知其从容乎六书。近时吴兴赵公为能如此,其他往往皆工点画,不究偏旁,古法荡然,非为小失。然而古人秘此,论堤M罕闻,间有二三,为著于此。

  孙过庭云:故亦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又云:F铸虫篆,陶钧草隶。

  宋高宗云: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至侧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盖篆隶之馀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自然臻妙。

  书学纂要云:右军父子破体,实法篆隶,其异同隐显,伏于纤微,非精察者,未易知也。

  姜尧章云:真行草书之法,其原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圆劲古淡,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疾快,则出章草。

  宋太常博士黄希先云:学书先务真楷,端正匀停而后破体,破体而后草书。凡字之为体,缓不如紧,开不如密,斜不如正,浊不如清,左欲重,右欲轻,古从之笔,莫不皆然也。

  余尝以诸帖中之破体字萃为一编,可见古人多从篆隶。又以说文字原五百四十字详察用之,则可追踪先哲。然切忌走失本体,则又不善取法者,如虞永兴书孔子庙堂记内雨中四点,不用字挑剔,水字左畔分为两笔,不相连属,皆是从善。它如此者甚众,学者当详之。

  ○立式篇第六

  凡写字,先看文字宜用何法。如经学文字,必当真书,诗赋之类,行草不妨。又看纸笔卷册合用字体,大小务使相称。然后寻古人写过样子,如小楷有黄庭、乐毅、画赞、曹娥,各自法度不同。今所写当用何者为法,凝神存想,乘兴下笔,立一字为一篇之主,分其章,辨其句,为之起伏隐显,为之向背开合,为之映带变换,情状可以生,形势可以定,始可言书矣。唐韩方明授笔要说云: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目相称,以何等书与今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有难书之字,预须心中布置。今择汉魏而降,以及晋唐遗刻之美者,真行草书,以类相从,列为十等,具录于后。

  真书

  古无真书之名,所谓隶书、楷书、正书是也。锺、王楷书,皆是隶法,唐之欧、颜,犹存此意。近代不知此法,俗札生矣。

  茹府君碑(欧阳率更猛锐处似之。)

  锺太傅戎路表

  锺太傅力命表(真、行)

  荐焦季直表

  王M祥除表

  王右军曹娥诔

  王右军乐毅论

  王右军黄庭经(真、行)

  王右军画像赞

  王大令洛神赋(真、行)

  陶隐居瘗鹤铭

  王玄宗王先生碑(一刻作徐峤之书)

  萧子云书列子

  虞永兴破邪论

  欧阳率更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