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黄帝尧舜,而独取渚乾坤,乾坤诸卦之宗也。黄帝尧舜,千古人文之始,中天之运,至此而开,洪荒之俗,至此而变,此所以为善发羲皇之精蕴也。
  案 守旧则倦更新则不宜,凡事之情也,变其旧使民不倦者,化也,趋于新使民咸宜者,神而化之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本义 木在水上也,致远以利天下,疑衍。
  集说 《九家易》曰:木在水上,流行若风,舟楫之象也。
  何氏楷曰:近而可以济不通,远而可以致远,均之为天下利矣,取诸《涣》者,其象巽木在坎水之上,故《彖》曰“利涉大川”,《彖传》曰“乘木有功。”本义 下动上说。
  集说 董氏真卿曰:平地任载之大车,载物之多者,则服牛以引重,田车兵车乘车之小车,载人而轻者,则乘马以致远。
  案 外说内动,象牛马之奔于前而车动于后也。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本义 豫,备之意。
  集说 杨氏文焕曰:川途既通,则暴客至矣,又不可无御之之术,重门以御之,击柝以警之,则暴客无自而至。
  俞氏琰曰:坤为阖户,“重门”之象也。震,动而有声之木,“击柝”之象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本义 下止上动。
  集说 邱氏富国曰:以象言之,上震为木下艮为土,震木上动,艮土下止,杵臼治米之象。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本义 睽乖然后威以服之。
  集说 朱氏震曰:知耒耜而不知杵臼之利,则利天下者有未尽,故教之以杵臼之利,知门柝而不知“弧矢之利”,则威天下者有末尽,故教之以“弧矢之利。”徐氏几曰:其害之大者,以“重门”“击柝”不足以待之,故必有弧矢以威之。
  案 离,威也。兑,说也。威而以说行之,所谓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本义 壮固之意。
  集说 司马氏光曰:风雨,动物也,风雨动于上,栋宇健于下,《大壮》之象也。
  蔡氏渊曰:栋,屋脊檩也。宇,椽也。栋直而上,故曰“上栋”。字两垂而下,故曰“下宇”。
  俞氏琰曰:圣人之干物,有为之者,有易之者,古未有是而民利之也,今则为之,所以贻于后也,古有是而民厌之也,今则易之,所以革于前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本义 送死大事,而过于厚。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本义 明决之意。
  此第二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
  集说 耿氏南仲曰:已前不云“上古”,已下三事,或言“古”,与上不同者,盖未造此器之前,更无余物之用,故不言“上古”也,以下三事,皆是未造此物之前,别有所用,今将后用而代前用,故本之云“上古”及“古”者。
  案 兑为言语可以通彼此之情,书之象也。乾为健固,可以坚彼此之信,契之象也。
  总论 吴氏澄曰:十三卦之制作,自画卦而始,至书契而终,盖万世文字之祖,肇于画卦,而备于书契也。
  案 此章申第一章“变通”、“趣时”而原于易筒之意,盖在天地,则为刚柔,在人则为仁义,仁义者立本者也,因风气之宜而通其变,则其所以趣时者也,法始于伏羲成于尧舜,故自八卦既画,而可以周万事之理,凡网罟耒耜至于书契,莫非易理之所有也,观其穷而变,变而通,则趣时之用不穷,然其神而化之,无为而民安焉,则易简之理唯一,故其取诸诸卦者,取诸其趣时也,而其取诸乾坤者,取诸其易简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本义 易卦之形,理之似也。
  集说 干氏宝曰:言是故,又总结上义也。
  崔氏憬曰:上明取象以制器之义,故以此重释于象,言易者象于万物,象者形像之象也。
  吴氏澄曰:此章之首第一节,总叙以起下文,自包牺至书契,言制作之事,而以是故总结之,谓《易》卦皆器物之象,象者像似之义,圣人制器,皆与卦象合也。
  案 凡章首不用“是故”字,曰“是故”者,承上结上之辞也,诸儒以此句为上章结语者,似是。
  彖者材也。
  本义 彖,言一卦之材。
  集说 韩氏伯曰: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
  案 “材”者,构屋之木也,聚众材而成室,彖亦聚卦之众义以立辞,故《本义》谓“彖言一卦之材。”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本义 效,放也。
  集说 胡氏瑗曰:爻有变动,位有得失,变而合于道者为得,动而乖于理者为失,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本义 “悔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