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二五之坤成坎离。日月丽天。天险不可升。故知险者也。阻。险阻也。坤二五之乾。艮为山。险坎为水。巽高兑下。地险山川丘陵。故以知阻也。
  越语。范蠡曰。节事者与地与地。法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为一。不偏也。不失。不失时也。
  坤以简能。阴藏为简能。包万物以为一。所谓简能也。
  乾凿度曰。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钥易者以言其德也。系曰。德行恒易。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简易无为。故天下之性莫不自得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简易者。寂然无为之谓也。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四时和栗孳结。四渎通情。优游信洁。根着浮流。气更相实。此皆言易道无为。故天地万物各得以自通也。虚无感通。清净照哲。移物致耀。至诚专密。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
  郑玄易赞曰。即易序。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系辞云。乾坤其易之蕴耶。又曰。易之门户耶。又曰。夫乾寉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简易之法则也。
  法言五百曰。或问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由博而约。已简已易焉支焉离。约则简易。
  易
  系上曰。乾以易知。郑注云。易。佼易也。今本乾凿度曰。俲易立节。俲即佼也。
  简缺
  性命
  文言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虞注云。乾为性。
  诗丞民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郑笺曰。天之生众民。其性情有物象谓五行。仁义礼智信也。其情有所法。谓喜怒哀乐好恶也。然而民所执持有常道。莫不好有美德之人。正义曰。因经物则异文。故笺分性情为二。性为五性。情为六情以充之。五性本于五行。六情本于六气。洪范五行。水火金木土。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是人性法五行也。昭元年左传曰。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昭二十五年左传。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六情法六气也。五行谓仁义礼智信者郑于礼记之说以为木行则仁。金行则义。火行则礼。水行则智。土行则信是也。六情有所法者。服虔左传之注以为。好生于阳。恶生于阴。喜生于风。怒生于雨。哀生于晦。乐生于明是也。栋案。翼奉之说。以六情通于十二律。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狼。申子主之。东方之情怒也。怒行阴贼。亥卯主之。二阴并行。是以王者忌子卯也。南方之情恶也。恶行廉贞。寅午主之。西方之情喜也。喜行宽大。巳酉主之。二阳并行。是以王者吉午酉也。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下方之情哀也。哀行公正。戌丑主之。辰未属阴。戌丑属阳。万物各以其类应。又云。诗之为学。性情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观性以历。观情以律。张晏曰。性谓五行也。历谓日也。晋灼曰。翼氏五性。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智行敬。丁壬主之也。
  大戴本命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春秋元命包曰。阴阳之性以一起。人副天道。故生一子。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
  太玄曰。察性知命。原始见终。又曰。一生一死。性命莹矣。莹。明也。又曰。考终命存乎成。
  吕覧贵当曰。治欲者不于欲欲。贪欲也。于性。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
  春秋元命包曰。阴阳之性以一起。人副天道。故生一子。
  性反之辨
  尧舜性之也。乾元用九。一以贯之也。汤武反之也。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也。尧舜生知安行也。汤武学知利行也。及其知之。及其成功一也。孔子性之也。颜渊反之也。
  三才
  系上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陆绩注云。此三才极至之道。
  案。极。中也。三极。谓天地人之中也。
  系下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虞注云。谓参天而两地。乾坤各三爻而成六画之数也。
  系上曰。大衍之数五十。述曰。大衍之数五十。三才五行之数也。三才者。日十辰十星二十八合五十。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星主斗合于人统。故曰三才五行者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土生数五。成数五。本扬子太玄月令五行举成数。中央土。其数五。与太玄合。五十有五减五。故五十。此五行之数也。系曰。参五以变。汉人解参五皆谓三才五行。
  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