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
  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上、则威严果決、非礼在所必去矣。曰勿履、犹禁止之辞。弗、则自不为矣。雷在天上、声势之壮。非礼弗履、义理之壮。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初阳在下、当壮时而急于进、有壮于趾之象。征凶有孚、言进必取凶也。此以刚居刚、刚之过者也。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言必困穷。
  九二。贞吉。
  以阳居阴、非正也。然所处得中、不恃其刚。使因中求正、非礼弗履、则吉矣。王注谓居中得位[文澜本作“居得中位”)]以阳居阴、履谦不亢、是以贞吉。亦通。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中则不恃壮妄进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罔、宜如不思则罔之罔、冒昧而进也。过刚不中、当壮之时。在小人用之以为壮、君子用之为罔而已。血气之刚、无礼之勇、虽以九居三、正亦危矣。三四五为兌有羊象。三欲应上而隔于四。震为竹木、有藩象。阳刚欲进、有角象。为四所困、有羸象。此恃壮轻进而取困者也。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小人之壮、非真壮也。在小人以为壮、在君子则不过冒昧妄行而已。
  其困不待言矣。
  九四。贞吉悔亡。藩決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九四前二阴、震为大涂。附[文澜本“附”作“互”]兌为附決、有潘決之象。輹、车之中干也。輹壮则车强。四变坤、下乘三阳、有大舆壮輹之象。以阳居阴、疑於不正。所处非中、似乎有悔。然当壮之时、为壮之主。以刚居柔、行不违谦。不极其刚、不失其壮。故凡事得正则吉、悔可亡也。所以然者、前临二阴如藩之決、无阻隔之势。后乘三阳、如輹之壮、有大行之具也。贞吉悔咸九四同。但在咸为不得其正、故有憧憧往来之戒。
  在壮又为不极其刚、所以有藩決不羸之喜也。又大畜九二在三阳之中、为六五正应所畜、故有脱輹之象。壮则九四在三阳之上、六五阴势方衰、故有壮輹之象也。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九二但能自守而已、四则可以往矣。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全卦似兌、多取象于羊。羊性抵触、外柔内刚。五又互兌、有羊象。
  易、宜作疆场之场。卦以阳盛名大壮。而六五无阳、以柔居尊、不能抵触、或失其壮、有丧羊于易之象。然阳势方盛、阴柔不敌、理之宜也、故亦得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以阴居阳、又在尊位。过于畏缩、宜有所丧。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全卦有羊象。壮终动极、有触藩不能退之象。质柔非壮、有不能遂之象。犹幸不刚、不敢妄进、有艰难自守之象。一变为大有、有终得吉之象。
  盖以柔居刚、不能刚而强为刚、则无利。若能量己详审、犹可得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质本非刚、见刚之壮亦从之、不详审故也。艰难自守、久则变矣、故虽有咎不长也。临三变泰、大壮上变大有、故咎皆不长也。全卦当阳壮之时、必以正得吉、不正则虽壮不可恃也。六爻又皆以不恃壮者为吉、人未有违谦越礼能全其壮者也。故方壮之始、宜如二之贞吉、不宜如初之壮趾。
  方壮之盛、宜如四之決藩、不宜如三之羸角。居壮之位、无壮之才、因不免于有丧。处壮之极、有不敢恃壮之心、庶几其终得吉。君子但当以正大为心、不宜以用罔取困也。
  晉晉卦、下坤上离。日出地上、进而益明。以综卦言之、明夷之离在下。
  今则进而上行、故为晉。不言进而言晉者、进但有前进之义、无明之义。
  晉则进而光明故也。晉次大壮。按、序卦、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晉。
  晉者、进也。既壮无止、理必进、以至于极。晉所以次大壮也。全彖取方盛明之时、以坤顺之臣、上接离明之君。而君复以柔进居尊、是以有功臣受宠之象。六爻以五为主、专取柔进之义。五自下而升、已进者也、故往吉无不利。下三爻皆欲进者、九四以刚间之、故有鼫鼠之象。三与五近、下接二柔、志在上行、众莫能间、故悔亡。二去五渐远、忧不得进、故愁。
  初最远于五、应四反为所抑、故摧。上居卦之穷、无可进矣、故有吉而不免于吝。此全卦六爻之大略也。
  晉。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晉、进也。康侯、能致一世於康宁之侯也。锡马蕃庶、言受赐之多。
  画日三接、言亲礼之至也。坤有土有民、有康侯象。坤为牝马为众、有锡马蕃庶象。离为日为中虚、坤为众为文、有画日三接之象。全卦明出地上、为盛明之时。坤顺附於离明、则君臣道合。六五柔中虚己之君。当明盛之时、臣以功进、君以恩接、故礼遇之隆如此。占者得之、有是德者、宜受是宠也。
  彖曰。晉、进也。
  释卦名义。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