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二篇合孔子十翼凡十二篇。后人以彖传象传文言分入诸卦、而上下繫传及说卦序卦杂卦附于下经之后。故曰易为四圣之书者、此也。
  乾有天地而后万物生焉。万物莫尊乎天、周易所以首乾也。其象为天、其卦纯阳。健而不息、故其象为天。统言其象占、则有大亨之道而利于正固。就其理析言之、则四德具焉。此全彖之大旨也。卦既纯阳、变化不测、故六爻皆取象于龙。具龙德而在上、则居天位以应天、天子之事也。具龙德而在下、则尽天理以顺天、学者之事也。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潛见惕跃飞亢各随其时者、圣人也。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固守其潛、积学待见、当惕而惕、当蹊而跃、飞则应时、亢不至悔者、君子也。此六爻之大旨也。
  乾。元亨利贞。
  三画皆阳、其卦为乾、其象为天。乾者、健而不息之谓。天体纯阳、健而无息。以形体言为天、以主宰言为帝、以性情言谓之乾。下三画内卦也、上三画外卦也。六画皆阳、内外皆乾、乾之纯、健之至也。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词、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
  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六奇纯阳、有元气浑沦无所不包、而发生畅茂、各得其宜、皆归于至正之象。学易者筮得此卦而六爻不变、则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以保其终也。按、大全谓诸家解元亨利贞皆作四德、独本义作占辞、然惟理如是、则数亦如是、见于象占亦如是。经言四德、就其理析言之也、本义则就其象断其占、为体易者言之。其意亦並行不悖也。
  初九。潛龙勿用。
  凡画卦自下而上、故下爻为初。按、本义大全凡揲筮得三奇、则所余三十六策、合四九之数为老阳。得二偶一奇、则所余二十八策、合四七之数为少阳。老变而少不变、故阳爻称九。按、来注引繫辞参天两地而倚数。
  谓参天者、天之三位、天一天三天五也。两地者、地之二位、地二地四也。
  倚者、依也。天一依天三、天三依天五而为九。所以阳皆言九。地二依地四而为六、所以阴皆言六。取生数不取成数、此说亦可参用。龙八十一鳞、九九之数。变化不测、纯阳之物。故诸爻皆取象于龙。初阳在下、故有潛龙之象。此时未可有为、故有勿用之象。勿用虽戒占者之辞、实卦爻中有此象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二、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后仿此。出潛离隐、故有见龙之象。泽能及物、犹田之得雨、耕获有功、故有在田之象。虽非君位、而在下卦之中、有君之德、故有大人象。泽能及物、故有物所利见之象。占者得此、则利见此人。若占者有见龙之德、则可以得君行道、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阳爻。三、阳位。在下卦之上、重刚而不中、乃危地也。六爻取象三才、则三为人位。故不取象于龙、而称君子。处危地而以学问自修、君子之事、非可言龙也。三、下乾终而上乾继、故其性体刚键、有朝乾乾自惕之象。若者、拟议之辞。三居下卦之终、故言终日。夕亦日之终也。
  终日乾乾、自始至终、无日不戒惧也。夕又惕若、自昼至夜、无时不戒惧也。重刚不中、所处危地、有厉象。虽处危地、而刚健得正、自修不息、有虽危无咎之象。凡言无咎者、本皆可致咎、善处之、故咎可无也。程传拟舜之玄德升闻、时解作相臣忧勤任重。不必泥。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阳四阴、在上卦之下、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进退之际、无适无莫、无可不可。人不能测、故以或言之。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龙之所棲也。渊虽卑于田、然田非龙所居。在田则下于地、渊正龙所从变化之处。
  跃则已离于地而将向于天矣。九、阳动、故有跃象。四、阴虚、故有渊象。
  以阳居阴、居上之下。又变巽为进退为不果。有进退未定、可上可下、能随时进退、则可无咎之象。乾至健知险、六爻皆不言吉。而险莫如三四、故善处之、仅可无咎而已。程传拟舜之历试诸艰、胡氏拟之储贰。皆存而不可泥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易卦皆以五为君位、以其居上卦之中也。上虽尊而过乎中、则拟之宾师矣。卦体纯阳、刚健也。以阳居中、中正也。纯阳居上之中而得正、有飞龙在天之象。居上之中、人所共仰、有利见大人之象。二与五皆刚健中正、而五居尊位。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万人乐得而见之。即文言所谓圣人作而万物覩也。然使有德位者占此、则所利见者九二在下之大人、如尧之得舜可也。
  上九。亢龙有悔。
  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龙由潛而见而跃而飞、至秋分又蛰于渊、知进退者也。过此不蛰则亢矣。五者、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过此则为亢矣。阳极于上、有龙之过亢而动必有悔之象。唯圣人知进退存亡、乃可免也。凡言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亦自有无悔之道可知。
  用九。见群龙无道。吉。
  九变而七不变。凡筮得阳爻皆用九、而独乾称用九。盖他卦不纯阳、独乾之六爻皆变、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