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木香各一钱,吴茱五分,骨脂、五味各一钱五
分,二剂诸证悉退。惟小腹胀闷,此肝气滞于脾也,与调中益气加附子、木香五分,四
剂而愈。后口内觉咸,此肾虚水泛,与六味地黄丸二剂顿愈。又以饮食失宜,大便不实,
四肢逆冷,此脾胃复伤,与六君加附子五分及八味丸而愈。先太宜人仲夏患痢,腹痛
去后无度,烦渴饮汤,手按腹痛稍止,脉鼓指而有力,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急用人参
五钱,白术、茯苓各三钱,陈皮、炙草、升麻、附子各一钱,服之即睡,觉而索食,脉
证顿退,再剂而安。此取证不取脉也。其时同患是证,服痢药者俱致不起,惜哉。
\x〔陈〕\x曾有一妇人病痢疾,阅四十日,服诸药不愈。召予诊之,六脉沉弱。大凡下
痢之脉宜沉宜弱,但以十全大补汤、姜枣煎成,加白蜜半匙,再煎数沸,服之愈。甲子
夏秋间,赵经略侄孙病痢甚重,召小方脉未至,命予诊之,六脉平细,以证观之,云是
血痢,其实非也,只是血水而已。予记调中汤治状,云治夏月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
热,结入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则下利或血、或水、或赤,壮热冥困脉数,宜
服此。遂合之,去大黄,服之而愈。又有一妇女泄泻不止,似痢非痢,似血非血,其
色如浊酒。召予诊之,则六脉沉绝,众用热药及丹药服之,则发烦闷。仆先用败毒散数
服,加陈米煎,次用胃风汤加粟米煎服愈。又调中汤去大黄,亦疗此证。
\x〔大〕白头翁汤\x 治热痢下血,连月不瘥。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皮 秦皮(各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无时温服。
\x神术散\x 治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治伤风头痛,项背拘急,鼻流清涕。
苍术(一斤) 本 川芎(各六两) 羌活(四两) 粉草(二两六钱) 细辛(一两六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要出汗加葱,去滓稍热服,无时候。
\x六神丸\x 治赤白痢疾。
神曲(别为末,留作糊) 麦芽 茯苓 枳壳 木香(煨,白痢倍之) 黄连(赤痢倍之,各等分)
为末,用神曲末作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
干姜甘草汤下。东山尧殿讲云∶是京城医官见传。予详此方有黄连可以解暑毒,和脏腑,浓肠胃。有
木香能温脾胃,逐邪气,止下利。有枳壳能宽肠胃。有茯苓能利水道,有神曲、麦芽,可以消滞。真痢门
之要药也。
\x三黄熟艾汤\x 治伤寒四五日大下,热痢时作,白通汤诸药多不止,宜服此汤除热止痢。
亦有人作丸子,熟水吞下四五十丸,治时行毒痢良验。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二分) 熟艾(半个,鸡子大)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x四顺附子汤\x
生附子(去皮脐) 白姜(炮) 甘草 人参(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吐泻腹痛,加桂半两。小便不
利者,加茯苓半两。大凡痢疾虽体寒手足逆冷,冷汗自出,六脉沉伏,不宜轻用附子。多
因伏暑而得此疾,亦有冷汗自出,四肢逆冷,六脉虚弱,但背寒面垢,或面如涂油,齿干
烦冤,躁渴引饮,此伏暑证也。小柴胡汤、五苓散、酒蒸黄连丸必能奏效,学人宜精思耳。
\x三建丹\x
阳起石( 飞,半两) 钟乳粉(一两) 大附子(炮,取末半两,入药一半,作糊一半)
上用附子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空心温酒下。如渴,参汤下。
\x加味参附汤\x
大附子(二两半,炮) 大人参(五两)
上二味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米一撮,煎至七分,空心
温服。
\x香茸丸\x 治下痢危困。
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 鹿茸(一两,火燎去毛,酥炙黄为末,入麝令匀)
上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缪立夫云∶有医者每
料入滴乳香半两尤有效。绍兴中,患痢疾多往往而死,凡平时所用治痢如罂粟壳之类,不
可向口,惟服此药及没石子丸愈。
\x调中汤\x
葛根 黄芩 芍药 桔梗 本 赤茯苓 白术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移时再服。
\x胃风汤\x 治风冷乘虚客于肠胃,以致水谷不化,泄泻注下,或肠胃湿毒,下如豆汁,
或下瘀血。
人参 白茯苓 芎 肉桂 当归 白芍药(炒) 白术(炒,各等分)
上每服三二钱,入粟米数粒,水煎空心食前热服。
\x水煮木香丸\x 治久痢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罂粟壳(去y,三两)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