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歌】\x小便淋漓号子淋,胸烦闷乱热乘心,津虚食热娘为病,气滞胎壅子见侵,泽泻茯苓甘竹叶,木通栀子
麦冬芩,膀胱胎压宜升起,日久须当议补阴。
\x【论】\x肾开窍于二阴,与膀胱为表里,妊娠胞系于肾,肾虚热不能利水而小便淋漓,甚者心烦闷乱,名曰
子淋,子淋散主之。肾虚不能司化,六味丸去丹皮加车前子。
万密斋曰∶子淋须分二症,一则妊母自病,一则子为母病。然妊妇自病又分二症,有食辛辣咸物因生内热者,
有自汗自利津液不足者。子为母病亦有二症,有胎气壅热,有胎形迫塞,症既不同,治亦各别。
景曰∶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蜜丸豆大,每服三丸。
\x【方】\x
\x子淋散\x
茯苓 麦冬 木通 甘草 大腹皮 淡竹叶
水煎服。
附∶胎压膀胱,六脉细弱,气血俱虚,不能承载其胎,坠下压住膀胱下口,因此溺不得出,令稳婆以香油涂手,
自产门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却以补中益气汤升提之。或使一人对患者,皆仰卧以足抵其足,徐徐摇动其腿腹,
而胎自上。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

<篇名>心痛

属性:\x【歌】\x心痛多端仔细占,风寒痰热总相兼,火龙散共砂仁散,痛甚延胡及手拈。
\x【论】\x大全曰∶妊娠心痛乃气邪痰饮交结,若伤心正经为真心痛,则爪甲青,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若伤支
络,则乍安乍作,名厥心痛。若伤于子脏,则胎动而下血。妊娠心痛,非止一端,当审脉症而治之。
\x【方】\x
\x火龙散\x
川楝子 茴香(各三钱) 艾叶(一钱五分,盐水炒)
水煎服。
\x手拈散\x
延胡索 五灵脂 草果 乳香 没药
末服一钱。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

<篇名>胸腹痛

属性:\x【歌】\x上下攻冲胸腹疼,阴阳邪正互相争,当归芍药原方治,香附砂仁亦有能。
\x【论】\x胸腹痛者,或宿有冷痛,或新触风寒,皆由脏虚而致也。邪正相搏而并于气,随气上下,上冲于胸则
胸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也。
张仲景曰∶妇人怀娠腹中疼痛,当归芍药散。
\x【方】\x
\x当归芍药散\x
当归(三两) 白芍(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八两) 川芎(三两)
末服一钱。
\x缩砂饮\x
砂仁(炒)
为末酒调二钱,觉腹中热胎即安。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

<篇名>腰痛

属性:\x【歌】\x妊妇胞胎系肾经,一毫触犯不安宁,青蛾通气调肝肾,还恐胎元不久停。
\x【论】\x何松庵曰∶腰痛脉大而痛不已者,肾虚也,青蛾丸。脉涩而日轻夜重者,气血凝滞也,缩砂饮。脉浮
者,为风邪所乘,大豆紫汤。脉实者,闪挫也,通气散,总以安胎为主。
\x【方】\x
\x通气散\x
补骨脂
炒为末,嚼胡桃以酒服三钱。
\x青娥不老丸\x
杜仲(一斤,姜炒) 补骨脂(四两,盐酒炒) 桃肉(十枚)
蜜丸服。
\x鹿角散\x
鹿角长六寸,烧赤淬酒中,又烧又淬,取酒服。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

<篇名>妊娠伤寒

属性:\x【歌】\x妊娠伤寒先保胎,六经表里次安排,若然不解生传变,自有专科莫乱猜。
\x【论】\x妊娠伤寒专以散风清热安胎为主,如发表香苏饮,半表半里黄龙汤,清火黄连解毒汤,余详伤寒本科。
\x【方】\x
\x香苏饮\x
香附 苏叶 陈皮 甘草 砂仁
姜水煎服。如太阳经加羌活、防风,阳明经加葛根、知母,少阳加柴胡。
\x黄连解毒汤\x
黄连 黄芩 山栀 黄柏
水煎。
\x黄龙汤\x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实热去参加砂、桔。



<目录>卷之三\胎前门

<篇名>妊疟

属性:\x【歌】\x乍寒乍热名为疟,荣卫阴阳气不和,汗少汗多行补散,若然和解用柴胡。
\x【论】\x疟者,寒热交争,皆因于风寒也。风为阳邪,化气而为热,寒为阴邪,化气而为寒。阴阳交争,寒
热更作,或阴并于阳,则阴实阳虚而恶寒。若阳并于阴,则阳实阴虚而发热。先伤于寒后伤于风,则先寒后热。先
伤于风后伤于寒,则先热后寒。初疟无汗者,散之。久疟多汗者,补之。
\x【方】\x
\x小柴胡汤\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