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x歌括∶\x经未来时水先行,脾虚湿盛此病成。
治法不宜先治水,除湿补气法最灵。
健固汤中用人参,茯苓白术薏苡仁。
巴戟当用盐水浸,脾气日盛湿自运。



<目录>女科上卷\调经

<篇名>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属性:妇人有行经之前一日大便先出血者,人以为血崩之症,谁知是经流于大肠乎!夫大肠与行经之路,各有分别,
何以能入乎其中?不知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肾,心肾不交,则胞胎之血,两无所归,而心肾二经之气,不来照
摄,听其自便,所以血不走小肠而走大肠也。治法若单止大肠之血,则愈止而愈多;若击动三焦之气,则更拂乱而
不可止。盖经水之妄行,原因心肾之不交;今不使水火之既济,而徒治其胞胎,则胞胎之气无所归,而血安有归经
之日!故必大补其心与肾,使心肾之气交,而胞胎之气自不散,则大肠之血自不妄行,而经自顺矣。
方用\x顺经两安汤。\x
当归(五钱,酒洗) 白芍(五钱,酒炒) 大熟地(五钱,九蒸) 山萸肉(二钱,蒸) 人参(三钱) 白
术(五钱,土炒) 麦冬(五钱,去心) 黑芥穗(二钱) 巴戟肉(一钱,盐水浸) 升麻(四分)
水煎服。二剂大肠血止,而经从前阴出矣,三剂经止,而兼可受妊矣。此方乃大补心肝肾三经之药,全不去顾胞
胎,而胞胎有所归者,以心肾之气交也。盖心肾虚则其气两分;心肾足则其气两合,心与肾不离,而胞胎之气听命
于二经之摄,又安有妄动之形哉!然则心肾不交,补心肾可也,又何兼补夫肝木耶?不知肝乃肾之子心之母也,补
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自然上引心而下入于肾,下引肾而上入于心,不啻介绍之助也。此使心肾相交之一大法
门,不特调经而然也,学人其深思诸。
\x眉批∶\x若大便下血过多,精神短少,人愈消瘦,必系肝气不舒,久郁伤脾,脾伤不能统血又当分别治之。方用
补血汤∶嫩黄 二两(生熟各半),归身四钱(酒洗,炒黑),杭芍炭二钱,焦白术五钱(土炒),杜仲二钱(炒断丝),
荆芥炭二钱,姜炭二钱,引用贯仲炭一钱冲入服之,四剂必获愈,愈后减半再服二剂。经入大肠必当行经之际而大便下
血也,初病血虽错行精神必照常,若脾不统血精神即不能照常矣,用者辨之。
\x歌括∶\x大便下血行经前,经流大肠使之然。
胞胎之系通心肾,大补其气经自安。
顺经两安交心肾,归芍熟地与人参。
山萸白术麦麻芥,加入巴戟可受妊。



<目录>女科上卷\调经

<篇名>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属性:经云∶“女子七七而天癸绝。”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人以为血枯经闭也,谁知是心肝脾之气郁乎!使
其血枯,安能久延于人世。医见其经水不行,妄谓之血枯耳,其实非血之枯,乃经之闭也。且经原非血也,乃天一
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故其色赤红似血,而实非血,所以谓之天癸。世人以经为血,此千古
之误,牢不可破,倘果是血,何不名之曰血水,而曰经水乎!经水之名者,原以水出于肾,乃癸干之化,故以名之。
无如世人沿袭而不深思其旨,皆以血视之。然则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涸。吾以为心肝脾气之郁者,盖以肾水之生,
原不由于心肝脾,而肾水之化,实有关于心肝脾。使水位之下无土气以承之,则水滥灭火,肾气不能化;火位之下
无水气以承之,则火炎铄金,肾气无所生;木位之下无金气以承之,则木妄破土,肾气无以成。倘心肝脾有一经之
郁,则其气不能入于肾中,肾之气即郁而不宣矣。况心肝脾俱郁,即肾气真足而无亏,尚有茹而难吐之势。矧肾气
本虚,又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耶!经曰“亢则害”,此之谓也。此经之所以闭塞有似乎血枯,而实非血枯耳。治
法必须散心肝脾之郁,而大补其肾水,仍大补其心肝脾之气,则精溢而经水自通矣。
方用\x益经汤。\x
大熟地(一两,九蒸) 白术(一两,土炒) 山药(五钱,炒) 当归(五钱,酒洗) 白芍(三钱,酒炒) 生
枣仁(三钱,捣碎) 丹皮(二钱) 沙参(三钱) 柴胡(一钱) 杜仲(一钱,炒黑) 人参(二钱)
水煎。连服八剂而经通矣,服三十剂而经不再闭,兼可受孕。此方心肝脾肾四经同治药也。妙在补以通之,散
以开之;倘徒补则郁不开而生火,徒散则气益衰而耗精;设或用攻坚之剂,辛热之品,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x眉批∶\x善医者,只用眼前纯和之品,而大病尽除;不善医者,立异矜奇,不惟无效,反致百病丛生。凡用药
杂乱,假金石为上品者,戒之!戒之!
\x歌括∶\x年未七七经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