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如嚏而多涕者,浊壅得泄,肺气自清,最为吉兆。若无嚏而鼻塞不通,必有风邪留滞,宜辛凉之
剂以透达者。
呕吐 麻之初起,吐泻交作者顺,干霍乱者逆,欲吐不吐者危。呕吐是胃中热邪不得发泄而作,葛根解肌
汤(方见前)。正出及正没时见者,消毒饮(方见前)加枳实、黄连。多痰者更加贝母、栝蒌根。若没后而呕
者,脾胃虚而热滞也,石斛清胃散。其有呕而吐蛔者,胃中痰热胶固,虫无所养而上窜也,能食即定。如蛔出
多而不能食,为胃败不治。
\x石斛清胃散\x 治麻后呕吐,胃虚不食热滞。
石斛 茯苓 橘皮 生姜(一片) 葱白(一茎)
水煎,温服。血热者加紫草、连翘。
泄泻 泄泻为麻疹之常候,热邪得以开泄也。发热时,泻而黄赤稠粘,小水短涩者,属热,四苓散加木通、
滑石。已出,人参白虎汤(方见前)去知母易麦冬。其证必多发渴,渴甚不止,热甚不退,虽数剂无妨。如泻
下清稀白沫,腹疼喜得温按者,属寒,胃苓汤去苍术加煨姜。泻利窘迫而腹痛胀满,或嗳气如败卵者,为饮食
停滞,枳壳汤加楂、檗、木通。大抵麻疹泄泻属热者多,属寒
者少。辨治宜早,不可令其泻久,泻久则正气下陷,或成肿满,或变下利,并宜枳实、理中之类,以理脾胃为
主。麻后泻利不止,口渴目闭,四肢不温者不治。呕吐不食,洞泄不知者不治。
\x四苓散\x 治小便赤涩胀痛,及温热时行烦渴。
白术(生) 茯苓 猪苓(各二钱) 泽泻(三钱)
水煎服。
\x胃苓汤\x 治饮食停积,浮肿泄泻,脉证俱实者。
浓朴(去皮,姜汁炒) 苍术(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 茯苓 猪苓 甘草(炙) 白术(生)
陈皮(泡去浮白) 泽泻 桂
平胃本平胃气之墩阜,若因脾土之虚不能消运,又须稍借参苓,如养胃之类。然复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肿
胀,且气雍不胜参术,难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运水土,与正气散之假苏、藿以散客邪,两不移易之定例也。
\x枳壳汤\x 治痘疹误服参 ,腹胀喘急。
枳壳 浓朴(去皮,姜沙炒) 陈皮(泡去浮白) 甘草(炙)
水煎服。
目 麻疹发热之时,眼光如水而多眵泪,或白睛微红,此正候也。若没后犹见红赤,为肺经风热未尽,泻白
散加荆芥、薄荷、玄参、牛蒡。闭不欲开,更加连翘、木通。赤而肿痛者,风热上壅也,导赤散加荆、蒡、玄
参。若为风热所侵,而眼眶赤烂者,柴胡饮子。急须治之,否则为终身痼疾。
\x泻白散\x 治肺热咳,手足心热。
桑根皮(姜汁和蜜炙)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入粳米百粒,竹叶一把,水煎服。加橘红、桔梗名加味泻白散。有热更加知母、黄芩。
如有客邪禁用。或问∶地骨皮三焦气分药,泻白用之何义?答言∶三焦属肾,实则泻其子也。
\x导赤散\x 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
生地黄(五钱) 木通 甘草梢(生,各一钱) 竹叶(一握)
上四味水煎,热服。溺血加辰砂五分。(一方多灯草,一方多车前。)
\x柴胡饮子\x 治风热眼眶赤烂。
柴胡 羌活 赤芍药 桔梗 荆芥 生地(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煎,热服。
发不出 初起发热咳嗽,浑身胀痛,有似伤寒之候。惟干咳连声,目赤多泪,呕恶便溏,确为麻疹之验。
若将发之际,或为风寒暴袭,或因肢体坦露,寒郁热邪不能外出,此全盛之势未萌,与出后没早不同。如气粗喘
促,腹中胀痛,烦扰不宁,而不得出,急与麻杏甘石汤或越脾汤(方见前)去枣,重用石膏。轻则升麻汤,以
升发之。若因触犯雾露风寒,隐现不能发出,以新猪矢冲汤,隔簟蒸之,冷则更添滚者。并取猪矢烧灰,葱白
汤下二三钱。乃痘疮黑陷,用烧人矢之变法。即烧人矢亦能发之。仍不出者,神丹不能复图矣。
\x麻杏甘石汤\x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去节) 杏仁(泡,去皮尖,捣碎) 甘草 石膏
此麻黄汤去桂而兼越脾之意,专去上焦湿热痰气。与苓桂术甘汤互发。彼借苓术,专祛心下之支饮;此借
石膏,专祛膈上之湿热也。
\x升麻汤\x(一名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经邪发热及痘疹初起。
升麻(一钱) 葛根 白芍(各钱半) 甘草(炙,八分)
上四味,水煎温服。
升葛为阳明经之向导,阳明专主肌肉,恐开泄太过,即以白芍敛护营血,甘草调和中气,所以解利本经邪
热,及时行痘疹,皆为专药。然在起胀后禁用。
\x透表\x 麻疹无问尖大细小,必得透表可无后患。其有一种匾阔 赤成块,块上复有小粒,平塌不起者;
亦有一片如风毒,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