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者, 发潮时,遍身起云头斑也,潮过则退,再潮复然。此胃腑毒热太甚,壅遏而然,宜以化斑
汤加减治之。若潮过不退者,不治之证也。
累潮 累潮者, 发潮时,遍身累累如疙瘩状,潮过稍平,再潮复肿。此热甚兼风,宜以大连翘饮治之。
隐潮 隐潮者,潮时见赤点于皮肤之上,潮过即没,毫无点迹,与平人同。此乃血和而毒不甚,故未潮则隐
伏于皮肤之中,既潮则发现于皮肤之上矣。若无恶候,宜从轻治,不必重剂。
闹潮 闹潮者, 发潮时,证见狂乱不宁,甚则谵语,目不识人,潮过则神清如旧,再潮复然。此热毒蕴于胃
脏,宜凉膈散加减以清之。大便秘结,少加大黄以通之,或用导法。蚯蚓酒洗去泥,捣汁,将药煎好,入蚓汁
数匙在内,最妙。口鼻衄血多者,名阳毒 也,磨犀角汁入药最妙。
汗潮 汗潮者,见 后止得一二潮,余则早午晚当潮时不见红点,止见身热腮红,江HT HT 汗出而已。此因天

虚弱,阴血不足,或缘病后气血两虚,是以微潮一二次,潮亦不盛。万不可以为潮不足,妄用麻黄重剂,致令
汗多亡阳,变生中风、惊风、发痉、发厥之诸危证也,慎之。
减潮 减潮者,不足之潮也。 之常例,三日九潮,今止一日三潮者,有二日六潮者,有二三日总计止得
四五潮者。此乃
毒原轻,或因天行时气和平。如小儿皮嫩,五液俱全,身安证和者,亦无害也。
劫潮 劫潮者,命在危急,激得一潮,即可回生。 疹初出潮时,因风早没,致令咳嗽痰喘,面青鼻煽,胸
膈迷闷,三日已过,危在旦夕。急用麻黄发表汤,或三酥饼、蟾龙锭、还元复气丹,劫得微微一潮, 毒从汗
孔而出,不致内攻矣。若大便脓血,神昏不省者,逆候也。
经潮 经潮者,当分经前经后。凡经后三四日发热见 ,此血室空虚,与伤寒热入血室同。重则潮时妄见
妄闻,如有鬼祟,轻则夜热,久成疳劳。服药调治,月经复行,则无羌矣,宜用清热养血之剂。若染时气,发热
咳嗽喷嚏,三日起至七八日,不论已潮未潮,一遇经行,毒从血化,宜服解毒养血之品。
产潮 产潮者,孕妇发热,正在潮时,热极不安,其胎必下,胎下热退而 愈。盖热极则伤胎元,胎下则
毒从血化, 愈竟不潮矣。产后虽有热象,切勿妄用凉药,恣食寒物,只宜平调气血为要。
弄潮 弄潮者,夺先声也。一日三潮,早午晚熏洗、服药,必在将潮未潮之先,以激其怒。若已潮过,有
何益乎?故 将潮时,令儿不得安睡,先熏洗其面,随洗手足,既饲之以汤饮,随灌煎药,更相搬弄,以俟
其潮,故谓之弄潮。弄潮儿必啼哭怒泣,则内有以激其气;更加熏洗刮擦,则外有以助其势。内外夹攻, 无
不潮矣。
《保婴集》云∶ 出潮时,五液俱全,则经络宣通,无有留邪。若五液不足,各有余邪也。汗不足则发热,
涕不足为鼻渊,泪不足则为珠管(睛珠起星),吐不足则为牙疳,泻不足则为肠 。此皆 毒余邪,当随证而
治之。
《青囊集》云∶ 出之际,为风阻遏,不能全收者,即当服疏散肌表之剂,则 疹自退矣。若色变青紫,
此热毒内攻也。攻
于脾则呕吐;攻于胃则不食;攻于肝则筋急,遍身疼痛;攻于心则舌黑面黑,神昏谵语;攻于肺则喘促,摇头
掣手,甚则鼻塞舌干唇焦,不省人事。此皆恶候也。如或身热,小水短赤,神不昏,胸不突,腹不胀,庶或可
治也。
《保婴集》云∶肺受毒则胀壅喘急,脾受毒则呕吐困倦,胃受毒则满闷不食,肝受毒则目闭不开,心受毒
则语言不清,肾受毒则黑陷而不能救矣。
霖按∶《 疹全书》及李豆仙诸论,治法未淳,然辨证处细针密缕,发前人所未发,学人宜细心参玩也。



<目录>卷二

<篇名>论治(上)

属性:《圣济总录》云∶小儿疮疹审得其证,速疏利脏腑,然亦须详审。若大便已利,疮已出者,皆不可疏,亦不
可汗。若发其表,则疮空开泄,更增斑斓。仓公、扁鹊常用油剂、草剂,其法最妙。大率汤剂之用,所以透肌
和里,开通中外,使疹毒通快,不致壅瘀,去其邪毒,乃得痊差。然食乳婴孩与童子疮疹,治法不同。婴孩之
病,唯宜调节乳母,令气血清和,乳汁通利,最为要法。若初断乳儿,则以汤剂和其阴阳,调其荣卫。既差之
后,尤宜利其脏腑,以去其余毒。此治疮疹大法。
\x紫草汤方\x
治断乳儿并童儿患疹痘候,初觉多似伤寒,面与四肢俱赤,壮热头痛,腰脊疼,足厥冷,眼黄赤,脉浮洪,
至数数大不定,小便赤少,大便多秘,才觉四肢、色候及脉俱是疹痘疾,未攻皮毛穴出者,便可以服饵和匀脏
腑,疏泄逐下药。按仓公论云∶可服油剂,不可用燥药并冷药。若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