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手册》)。

放血法治疗痧病

适用于痧毒入血分引起的高热不退,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面红目赤,痧点显露,烦躁不安,胸腹胀满,舌质灰蓝,苔厚黄、唇焦烦渴和指甲青紫等危症。

部位:手足十宣、委中等穴和舌下静脉。

用具:三棱针或大号缝衣针1枚。

操作方法:针具和针刺部位先用75%酒精进行消毒后,再用三棱针刺入痧筋显露部位,放出紫黑色血液少许,或至血色变红为止(《痧病民间疗法》)。

治诸疟而脉不见者,刺十指间出血。及看两舌下有紫肿红筋,亦须针去血,效,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普济方.针灸》)。

十宣,奇穴,十指尖端,距瓜甲约一分处。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主治一切急性病之失神、吐泻、扁桃腺炎、高血压;兼针人中、大椎、鸠尾穴,治癫狂(《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八关,奇穴,指爪甲基底之内部,刺出血,主治疟疾(《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使览》)。

大指甲根,奇穴。大指爪甲后约一分处,赤白肉际。排刺3针(出血)。主治:双乳蛾,亦治口颊炎、喉头炎、颌下腺炎、脑充血(《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老商:位于拇指尺侧缘,平爪甲根,指腹尺侧缘线与不甲尺侧角连线之中点.左右计二穴。主治:流行性感冒。针法:针刺后用手挤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中商:位于拇指背侧正中线,爪甲根后一分处,左右计二穴。主治:流行性感冒。针法:针刺后用手挤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干霍乱,胸腹搅痛,胀结闷乱,上欲吐而不能出,下欲泻而不能行,即今所谓绞肠痧,最为危急之症。以生白矾末3克,入滚汤内候冷灌之,如不止,将针刺十指出血,如治痧法。再将病人腿腕横纹上,蘸温水拍打有紫红纹见,以针刺出紫血立愈(《良方集腋》)。

十王,奇穴。手十根爪甲后正中赤白肉际。用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针头微向指关节方,刺入约1分。主治痹症、中暑、霍乱(《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十二井穴:少商穴,位于手拇指远侧指节桡侧,当平齐桡侧指甲角与腹桡侧缘连线上中点处。商阳穴,位于手食指远侧指节桡侧,当平齐桡侧指甲角与指腹桡侧缘间之中点处。中冲穴,位于手中指端中央,去指甲游离缘约1分处。关冲穴,位于手环指远侧指节尺侧,当尺侧爪甲角与指腹尺侧缘间之中点处。少冲穴,位于手小指桡侧,当平齐桡侧指甲角与指腹桡侧缘间之中点处。少泽穴,位于手小指远侧指节尺侧,当平齐尺侧指甲角与指腹尺侧缘间之中点处。主治:一切痧暑急症、高血压。针法:浅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少商: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肺脉所出为井水。宜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不宜灸。

唐刺史成君绅,忽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权以三棱针刺(少商),微出血,立愈,泻脏热也(《针灸大成》)。

东垣曰:气在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深取手阳明之荣俞二间、三间(《针灸聚英》)。

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滞壅,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因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乾坤生意》)。

小指中节,奇穴。小指中节外侧横纹头。男友女右。针刺微出黄水。主治身上生瘤。据松心堂笔记载,针后不可洗手,洗则复发(《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第五节小儿疾病的刺血验方

针刺四缝治疗小见疳症200例疗效报告

取四缝穴(位于食、中、无名指及小指的中节横纹中),上四缝(位于上述四指的第~节横纹中),下四缝(位于上述四指的第三节横纹中)。操作时用钢针1枚,刺上述各穴,(左右同刺)约1分深,以出黄色液体为度。每天1次,至痊愈为止,一般7一8次即可。220例病儿,痊愈者205例,未愈者15例。痊愈者以刺6~9次为最多,未愈者以刺l~2次者最多(《上海中医药杂志》)。

针刺行间穴出血治疗小儿疝气

用毫针浅刺患侧行间穴,使其微出血,每隔3~7天针1次,治疗小儿疝气亦收到了较好的疗效。7岁以下的小儿疝气一般针3-7次即可愈(《针灸处方集》)。

乌沙惊:因生冷太过,或迎风食物,血变成沙,遍身乌黑是也。青筋过脸,肚腹膨胀,唇黑,五脏寒……。在遍身拭摩,从头往下推,引乌痧人脚,用针刺破,将火四心煅之(《针灸大成・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脐惊风:因产下剪脐,入风毒于脐内,口吐白沫,四肢掣动,手拈拳。眼偏左右,此症三朝一七便发,两眼角起黄丹,夜啼,口内喉潢有白泡,针挑破出血即愈(《针灸大成・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四缝四穴,在手四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