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者当用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以
治之 戴云内伤重而外感轻先宜补益而后发散外感重而内伤轻先宜发散而后补益
一饮食失节形神劳役损伤元气身热自汗头疼虚烦恶寒无力气高而喘宜用 补中益气汤
一饮食不调劳役所伤腹满短气遇春则口淡过夏虽热犹恶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饮食宜用 升
阳顺气汤
一劳发病其症发热恶寒身倦疼困懒言恶食此因内伤劳碌而作也宜用 发劳散即补中益气
汤合 人参败毒散 或五积散
一因饥困劳役饥体发热烦渴引饮目赤面红脉大而虚按之全无经曰脉虚血虚乃血虚发热症
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异勿服白虎宜用 当归补血汤
一脾胃气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秋燥湿热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二便不调洒淅恶寒乃
阳气不伸宜用 升阳益胃汤
一素饮酒成积腹中作痛下利黄沫腰腿酸麻胸膈膨闷宜用 神妙列仙散 四制黄连丸 治
酒积腹痛下痢黄沫并积热腹痛
一饮酒大醉后小便不利心烦作呕宜用 五苓散加 干葛 砂仁(以上下分消其湿)
一酒客伤饮呕恶吞酸头疼拘倦宜用 葛花解酲汤
一伤食恶食胸中饱闷恶心酸臭宜用 丁香烂饭丸 曲 枳术丸 消食化气散 宽中进
食丸
一饮食伤损脾胃阴阳不和呕逆腹痛吞酸宜用 豆蔻 橘皮
一生冷硬物伤损脾胃不能克化心腹闷痛宜用 木香见 丸 消食丸 化滞丸
附内伤挟外感
世人之疾外感内伤病之关键外感仲景之法内伤东垣之论详且备矣至如内伤挟外感未有言
之者也况人病此者多有挟外邪者有挟痰者有挟热郁而发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以
调之
一内伤挟外感者则于补中益气汤内 春加川芎防风荆芥芍药麻黄之类 夏加葛根石膏薄
荷黄芩之类 秋加苍术羌活防风之类 冬加桂枝附子麻黄之类
一内伤挟火郁而发者宜用 补中益气汤 加半夏竹沥姜汁之类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饮食劳倦伤损元气身热自汗头疼恶心四肢无力气高而喘
黄 人参 白术 当归身 甘草 柴胡 升麻 陈皮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如作渴加 干葛 嗽加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饮食劳役所伤腹满短气口淡恶寒饥不欲食
升麻 柴胡 黄 半夏 甘草 陈皮 人参 神曲 当归 黄柏 草豆蔻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发劳散 即补中益气汤 合人参败毒散 或五积散 方见寒门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饮酒成积下痢黄沫腹中作痛
木香 沉香(各一钱) 茴香(炒) 槟榔(各一钱) 蓄(三钱) 大黄(一两微
焙炒) 麦
芽(一两五钱) 瞿麦(五钱)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酒积腹痛下痢黄沫并积热腹痛用川黄连(一斤) 四两用酒煮 四两用砂仁煮
四两用吴茱萸煮 四两用姜汁煮 上四分煮后炒干去砂仁茱萸不用 只将黄连为细末
姜汁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六十丸 空心滚白汤送下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酒客伤饮呕恶吞酸头疼拘倦
白豆蔻 砂仁 葛花 木香 青皮 陈皮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人参 白术 神曲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微出汗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食伤脾胃胸膈闷疼呕吐不食
丁香皮 甘草(炙各三钱) 砂仁(三钱) 益智仁(三钱) 香附子(五钱) 甘松
(二钱)
丁香 三棱(火炮) 木香 广术(各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滚白汤送下
曲 枳术丸 健脾胃宽胸消宿食
白术 枳实 神曲 麦 曲
上为细末用荷叶包饭火煨烂捣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饮食后气不调顺胸膈饱闷作酸
青皮 陈皮 萝卜子 蓬术 三棱 神曲 麦芽 枳壳 半夏 枳实 香附 槟榔 山
楂草果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目录>卷之三\内伤门

<篇名>治方

属性:治食伤脾胃饱闷恶心不思饮食
神曲(四钱) 甘草(一钱) 木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