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八两,酒拌,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 五味子(炒。各四两) 泽泻白茯苓 牡丹皮 鹿茸(炙。各三两) 肉桂(浓者,去皮取肉一两,发热者,以此加之,引虚火归肾经,而热自止也)

  上,各另为末,入地黄和匀,量入米糊丸服。煎服更好。

  羌活当归汤 治腰背痛,初发热时便宜服之。

  羌活 当归 独活 防风 川芎 黄柏(各一钱) 柴胡(一钱五分) 桂枝(七分) 栀仁 红花(各八分)

  酒水各半,煎服。又方,治腰痛,有苍术、汉防己。

  如神汤 治腰痛。

  当归 桂皮 玄胡索各等分,为末。酒下二三钱。

  卷之六・心脏部四 痘疮(下)

  腹痛

  〔娄〕痘腹痛,多是痘毒,当临证消息。〔万〕《内经》腹痛皆属于寒,惟有一证为热,疮疹腹痛,皆属毒热也。诀云:发热肚中痛, 疮腹内攻,发多防不透,发少更防痈。是已。或有兼食积者。〔翁〕痘疹腹痛者,由毒郁于三阴,脐以上属太阴,当脐属少阴,小腹属厥阴,须分别之。腹胀者,毒聚于肠胃也,治法俱当升发解利痘毒,兼分利小便,使毒瓦斯上下分消,则痛与胀自止,故曰:痛随利减,胀以利消。俗医以浓朴行滞气而不知升发解利,非其治矣。亦有乳食停滞不消化而腹胀者,当以升发解利药中,加消食之剂,所伤之物,当审其寒热。

  又有数日大便者,大便行而痛胀自止,亦未可骤用硝黄也。

  定痛散 伤寒肚痛,及冷气痛。

  神曲 香附(各一钱) 山楂(二钱) 良姜 当归 甘草(各五分)

  上,用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手足逆冷,加大附子二分。

  桂枝芍药汤 治腹痛。

  桂枝 炙甘草(各一钱) 白芍药(酒炒,二钱)

  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黄连汤 治热毒在胃腹痛,时或欲吐。此药能升降阴阳。

  黄连 炙甘草 干姜 桂枝(各二钱) 半夏 人参(各八分)

  枣二枚,水煎服。

  一味异功散 治小儿诸般钓证,角弓反张,胸膈脐凸,以透明没药为末,姜汤调下。

  《绍定论》云:病有似是而非,若同而异者。盖肢体厥冷而腹痛者,此毒瓦斯在里也,若不审谛,必作极冷治之,反与热药,为害愈深。未冷极者不问有无寒热,肢冷腹痛,必大便自利,蜷卧恶寒,今身热肢冷,腹痛大便不通,乃热毒在里,热甚则发厥,仲景所谓热深厥亦深也。伏热深而疮疹不出者,宜以蝉蜕末水煎服之,已出者亦可服,毒瓦斯得泄,则四肢温暖,腹痛自止矣。前人论腹痛有虚实,肠鸣自利而腹痛者为虚痛,是冷也。腹满而不大便者为实痛,是热也。今腹中痛而不大便、又身热,耳尖冷,脚冷,为疮疹证明矣。又有疮疹始发,腹中有宿块而痛者,医不能辨,误作食积下之,多夭横矣。〔薛〕前证,痘未出而发热烦躁,或作渴饮冷,大便坚实,此热毒壅滞也,用疏利之药。

  〔万〕凡发热腹中便痛者,此毒瓦斯内攻也,急宜发表疏里,桂枝大黄汤主之。亦有外邪与毒相并,致未尽出而腹疼胀满者,宜参苏饮去参、苓、加缩砂、陈皮,温而出之。若原无腹痛发热,二三日后大便不通而痛者,此燥屎与毒相并而痛也,三黄丸(热)、七物升麻丸(初热)、宣风散(痘发热)择而用之。有谵妄狂乱者,三乙承气汤主之(便秘)。

  原无腹痛,或因饮冷水而痛者,此冷痛也,理中汤(吐利)加桂心。或因多食而痛者,此食积痛也,微则木香大安丸(伤食),甚则备急丸(伤食),丁香脾积丸(伤食)、原物汤下。原无腹痛,自利后痛者,此虚痛也,黄 建中汤加木香、青皮。发热自利,又腹痛者,此亦毒也,黄芩汤(吐利)加木香、青皮,或化毒汤主之。如疮乍出乍隐,此伏也,七物升麻丸。疮出尽者,再以紫草饮(出不快)大发之。疮不出者,勿治。〔张〕痘未出,有先作腹疼或腹中有块者,乃腹中先出也,不可投疏利之药,以戕贼胃气,但与和平匀气兼发散药,如升麻汤、参苏饮之类。

  蝉蜕一物汤用蝉蜕二十一个,洗去泥,为末,水一盏,慢火煎至半盏,去滓,量儿大小温服之。如觉疮疹已出,便根据前服三五次,不是疮疹,亦无害。小儿疮疹欲发出,加甘草一钱五分,煎一盏,旋旋与服,累效。小儿伏所蕴积热毒,蝉蜕味咸寒可以制,况有暴感风作热,客于表者,蝉蜕亦治,风毒充于皮肤,瘙痒不止,惊痫夜啼,癫疾,寒热惊悸,皆宜服之。

  桂枝大黄汤桂枝 白芍药(各二钱半) 甘草(五分) 大黄(一钱半)

  上锉碎。加生姜一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桂枝芍药汤桂枝 白芍药 防风 黄 (炙) 甘草(各等分)

  上锉细。加枣子二枚,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