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藤叶煎汤浴之。此
水渍法。亦火郁则发之也。先发惊后发丹者。可治。通圣散主之。或用导赤散加连翘玄参防
风荆芥穗泻青丸。先发丹后发惊者不治。
疥癣。干者可治。胡麻丸主之。若浸淫溃烂。内无完肤。日夜啼哭者。不可治。切不可
用砒硫粉汞为药搽之。使毒瓦斯乘虚入腹。发搐发喘者皆死。
\x胡麻丸\x
胡麻仁(炒) 苦参 甘菊花 大力子(炒) 石菖蒲 何首乌 威灵仙 蔓荆子 乌梢蛇
(酒
。竹叶汤下。此祖传十三方也。
治小儿疮疥。宜调乳母。溯源解毒汤主之。
人参 归身 赤芍药 川芎 黄连(酒炒) 连翘 木通 生地黄 陈皮 甘草 水煎服
。以少许喂儿佳。一本有竹沥。
小儿生下。遍身虫疥干痒。喜人摩拍。予制一方。用乌蛇酒浸焙干取肉一钱。苦参酒浸
二钱。胡麻仁(炒) 白蒺藜(炒去刺) 各一钱五分共为末。用浸蛇与苦参酒糊为丸。甘草汤
下愈。
一儿五岁。每至春时。则遍身生脓胞疮。此胎毒也。予戒用搽药。恐粉砒硫之毒。乘虚
入腹。以胡麻服之而愈。更灸风池血海曲池三里。自此再不发矣。
儿疮入腹。腹胀。大小便不通。或喘或作搐者。先用雄黄解毒丸治之。
鸡冠雄黄(飞二钱) 真郁金 庄大黄(各二钱) 巴豆霜(一钱) 一本无大黄 上共碾匀
。水糊丸。小豆大。每服一二丸。茶清下。 此祖传十三方也。
黄州李四守。生子五个月。遍身湿疥。一旦尽干。召全问之。全曰。疮出惊止无忧也。
连更数医不能治。
小儿生痈毒者。不可轻针。恐伤筋骨。慎之。
一子盈月后。血盆中发一痈。请外科胡长官针之。断其骨。竟不可救。
小儿颈下或耳前后有结核者。此热也。切不可作瘰 治之。内服蟹螯。外施针灸及烂药
。必杀儿也。戒之。予家传消结神应丸。乃新立。真神方也。
黄芩(酒炒) 黄连(炒) 山栀仁 生贝母 海昆布(酒炒) 海藻(洗) 桔梗 麦 (炒
各一
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酒下。
蕲水朱震三子。结喉上生一核如李。问予求治。予谓病原式云。结核者。热也。又考本
结喉之药。立一方与之。遂买药制成。碾末。温汤调服。效。病此者服之。无不应验。乃名
之曰神应丹。
团风帅碧泉。致仕在家。唯一公子。项下生一结核。惑于医作 治。用药破烂。转加肿
大。此任脉所过之路。元气受伤。致成疳证。医无识其证者。及请予往。势不可为矣。
王思泉一女四岁。耳后侧有结核。问予。予曰。非 疮。乃痰核也。不必治。亦不为害
他医所惑作 治之。用斑蝥内消之药过多。脾胃受伤。致成疳痨而死。哀哉。马刀多生于耳
前后。肿硬赤痛。俗名 腮。用散毒散敷之。神效。
主方用生绿豆。碾为细末。酽醋调如膏。敷之再换。神效。
又方。治结核用五倍子研为细末。醋调服之皆效。此皆家传之方也。
肥疮脓血堆久不愈。用熟皮灶上烟胶松香共研。清油调搽。如虫多不绝。用水银铅制
入钟内。指揉唾调搽上。虫尽毙矣。
软疖不愈。只用紫金丹水磨搽之。脓尽干而自效也。又苦参研末敷之。
耳前后。或鼻下。或眉间。生疮赤烂。用炉甘石海螵蛸研末。入轻粉三分之一。和匀敷
脚背上生疮。痒痛不常。久不愈。俗呼牛颈癣。用鸡子黄熬油搽之。
舌上生疮。此心脾二经有热也。用柏连散搽之。
生黄柏 生黄连 生地黄(各等分) 白槟榔(减半) 研细末搽之。
满口舌生疮。乳食不得者。宜洗心散服之。
大黄 麻黄 白术 当归 芍药 荆芥穗 甘草 薄荷叶(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更用
柏连散搽之。
满口生白雪疮。又名鹅口疮。先翁用朱砂白矾。研末涂口舌效。又用鹅公一只。以糯米
于口中喂食尽。取水洗之。
一儿患口舌生疮。医用药服之搽之者。皆芩连知柏类无效。予曰。心热所为。苦入心而
反助其热。宜无效。乃作洗心散与之。一服而安。
予外甥。李中庵子也。满口生疮。咽喉唇舌皆是。令人取药。予制一方。用柏连一钱。
朱砂白矾五分。鼠妇焙干三分。共研细。敷之立效。乃奇方也。
儿有重舌重龈者。宜用三棱针。刺去血。内服东垣凉膈散。凡口内诸病。唯针最捷。
舒舌者。心热也。导赤散。弄舌者。脾热也。泻黄散主之。
钱氏云。心主惊。心藏神。儿心气怯弱。或闻大声。见异物异人。未有不动其神也。谓
之客忤。
惊后其气不散。郁而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如此而发搐者。钱氏所谓气逆而作搐而发
惊者是也。此惊风二字。所以不同。
凡因惊而发搐者。此心火旺而肝木乘之。宜先止其搐。导赤散作汤吞下河间当归龙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