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不可救。但见带艳,即防后日痒塌之变,早用疏风固表消毒之药,使血气充实,邪火渐退,正气不亏,光壮干收,如期不乱可也,宜固阳散火汤,解毒固表。
  最怕头焦 色封( 音陶,青黑色也),又愁皮嫩水溶溶。头焦变黑多归肾,皮嫩须防痒塌攻。
  痘疮初出,所喜明润而鲜,坚实而浓。若头焦带黑,此毒在血分,不急治之,则变黑归肾而难救矣。宜凉血解毒汤,解散血中之邪。若皮嫩嚣薄,此毒在气分,不急治之,则痒塌而死。宜加味固阳散火汤。
  痘疮切要解咽喉,喉痹咽疮毒火浮。但恐一朝封管 ,锁喉声哑枉营谋。
  凡痘疮未有咽喉不痛者,如烟囱之状,火焚于下,炎升于上,宜乎作痛。宜鼠粘子汤,外用一圣散吹之。
  惟恐斑疮入眼中,膏煎黄柏妙无穷。但观眼内多红赤,急泻心肝免损瞳。
  痘疮之毒,第一防眼,所以古人用护眼之法,其滤深矣。宜黄柏膏涂之。
  若眼内有红筋萦缠,或眼肿闭,多生眵泪,急泻心肝之火,宜蝉花散清解之。
  痘疮只出一般奇,斑疹相参最不宜。消疹化疹宜急解,倘仍不解势倾危。
  钱氏曰:痘只一样为善。若已现形,间有碎密如芥子者,此夹斑也,皮内鲜红成块,此夹疹也。皆毒火熏烁于内,故使斑疮夹出于外,急宜解毒,使斑疮消散,痘得独成。宜荆防解毒汤消散之。
  痘标才见两三窠,爬搔浑身瘙痒多。此是火邪留腠理,急清风火证应瘥。
  凡痘初出之时,遍身作痒,爬掐不止,此火邪留于肌肉皮肤之间,不能即出故耳。与伤寒不出汗作痒同,非痒塌之例也,宜泻心肝火邪,其痒自除。宜清风去火化毒汤升散之。
  口中腥臭气冲冲,邪毒炎蒸肺作痈。泻火清金须急用,淹延七日祸相从。
  凡痘初出,若口中之气腥臭冲人,此肺中邪火熬煎炎燥,故令腥臭出于口,急与清金泻火汤解之。倘淹延不治,至七日而死矣。经曰:肺绝者,七日死。此证之变。或失声,或喘,或干呕,皆其候也。
  皮中簇簇如寒粟,肉肿隆隆似热瘤。如此岂能延日月,哀哉不久返瀛州!凡痘初出,欲期颗粒分明,皮肉柔润。若簇簇生于皮间,似风寒粟子之状,此痘变于反掌,不待起发即隐而不见,啼叫烦闷而死矣。或有正面、腰背、胸膈、手足肿硬成块,似丹瘤之状,此证俟起发之时,其处疮先黑陷,破烂不能成浆,干硬而死,皆为不治。
  出形未定先涵水,起发之时便戴浆。脓水未成收靥急,休夸妙术有青囊。
  凡痘初出一点血,血化为水,水化为脓,脓成而毒解,此自然之序;若初出之时,半为水泡,或将起发,便戴白浆,或脓水未成,忽然收靥,此毒火太甚,失其自然之序。不应至而至,谓之太过,不久倒陷入里而死,无有治矣,盖不应至而至,所谓早发还先萎也。比之应至不至者,因其气血不充,尚有补救,所谓人夺天功,此则不相侔矣。
  鼻如灶突面烘烟,皮似涂朱或橘然。唇舌咽喉痘丛聚,任教和缓莫回天。
  凡痘疮之证,始终归重于太阴、阳明,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者是也。盖鼻者肺之窍,贵于滋润,鼻干黑燥如灶突之状,火刑金也;面者阳明经所聚,贵于鲜明,面黑而枯,精华散矣;皮者肺之合,欲其色红白如常,色若涂朱,火之象也,或如橘柚,火极如土则黄矣。咽喉肺胃之管 ,唇吻脾之窍也,舌者脾之络也。痘甚于此,其毒极矣,安可治哉?
  
  卷五 万氏痘麻见形证治歌
  
  消毒快斑汤
  治痘未期而出,毒瓦斯太甚。
  芽桔梗 荆芥穗 北防风 京赤芍 炙黄 牛蒡子 当归尾 润玄参 净连翘 信前胡 淮木通 天花粉炙甘草水煎,热服。
  
  增损八物汤
  治痘过期而出,气血虚弱。
  官拣参 漂白术 炙黄 白当归 正川芎 牛蒡子 荆芥穗 京赤芍 净连翘 北防风 芽桔梗 粉干葛炙甘草水煎,不拘时热服。
  
  加减参苏饮
  治痘应出不出,由外感风寒,玄府闭塞。
  官拣参 家苏叶 粉干葛 广陈皮 信前胡 香白芷 芽桔梗 陈枳壳 川羌活 北防风 炙甘草竹叶十片为引,水煎服。
  
  加减调中汤
  治因吐泻,内气痿弱,痘出不快。
  官拣参 漂白术 炙黄 南木香 上薄桂 白云苓 法半夏 广陈皮 炙甘草生姜一片为引,水煎服。
  
  消斑承汤
  治痘因毒火郁遏,应出不出,大便秘结,宜下之。
  锦庄黄 陈枳壳 川浓朴 片黄芩 川黄柏 黑栀仁 净连翘 淮木通 炙甘草热甚者,加芒硝、紫草。生姜三片引,水煎滚,热服。
  
  解肌化斑汤
  治痘出热仍不退,由毒瓦斯未尽也。
  绿升麻 粉干葛 淮木通 牛蒡子 芽桔梗 天花粉 地骨皮 荆芥穗 片黄芩 川黄柏大便结加紫草茸。水煎,热服。
  
  疏毒快斑汤
  治痘